目标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吴东霞
[导读] 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是在教师或者外在环境因素的驱使下进行学习的,很少有学生可以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吴东霞
        河南省驻马店市  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是在教师或者外在环境因素的驱使下进行学习的,很少有学生可以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去进行深入探索。如果想要学生自主激发学习热情,进行研究和更深入的探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方面的熏陶以及专业学科知识的构建,帮助学生在目标教学的引领下产生问题意识,对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研究方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只是将学生培养成应付考试的学习机器,而是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提高在课堂当中的获得感和参与感,培养学科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目标教学;确定框架;提高认知;提高效率;良好习惯
        反观现在的教学过程,有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比较陈旧,对于学生的教学还是以知识讲解以及题海战术为主,让学生对于刻板套路进行死记硬背,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数学学科学习以及科学完整的数学学科体系构建,这就导致有一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应当以目标教学为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按照恰当合理的学习步骤进行学习,找准自身定位,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逐个突破。本文将针对目标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讨论,希望本人的拙见可以起到好的作用。
一、确定课堂框架
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进展感知能力不是很强,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情况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前期设置任务导向型的目标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培养目标,在课堂上也要贯彻目标教学的理念,始终让学生清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样的目标设置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到获得感,能够有意识的进行练习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位置与方向”这一章节时,这一部分的知识就是教会学生方向识记以及标准用法,同时对于地图以及各种图标的绘制有初步理解和掌握,在这一部分知识讲解之前,我就为学生讲解了学科目标让学生明白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方向,认知以及空间感,同时增加生活常识和经验的,通过这样的目标展示,有许多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就搜集了关于方向和位置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课前预习,这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同时在课程开始的过程中,我也会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课前引入,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我的教学节奏,学生也能够更好地集中课堂注意力,针对个人的学习重点难点进行有意识的学习。
二、提高学生认知
学生在小学这个阶段很难对自身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的过程中,很难产生学习动机以及高难度的学科探讨,并且找准自身的学科定位,对于学生各种学科和各个阶段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好的收益,具有非常好的情感价值导向功能,通过目标教学的引导和渗透,学生能够在每一个目标的设定以及完成和检验过程中找准自身的进步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观察自身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确立自身定位,进行更好的学习和探究。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几何图形学习的基础上明白三角形分类以及各种判定命题的解题方式以及性质原理的灵活变形和运用,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进行几何图形学习的关键环节,小学阶段的简单三角形学习为初中的三角形证明以及高中阶段的几何与函数相联系的知识内容学习,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设置了几个阶段的目标,第一是让学生回忆小学初始阶段的三角形学习,第二是针对本课内容进行预习以及信息查找,最后阶段是让学生查找资料,对高中阶段的三角形知识并用进行简单了解,同时我在辅之以非常口头简单化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初步学科体系,通过这样的目标教学,让学生明白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在小学这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提高学习效率
目标和计划是一个人学习的指路灯,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缺乏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学习习惯,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用目标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每一个阶段和学科的学习内容,督促学生在大的目标框架之下构建自己的小目标和计划方案,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和总结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完成任务之后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也会激发学生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的热情。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小数乘法”这一章节时,主要的章节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小数理念的同时掌握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细心和快速解题的能力,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法就是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反复总结并且通过题海战术来掌握同类型的习题,及时总结反思,提高学科素质。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就引导学生针对基础知识学习题目训练以及反思总结这几个学习阶段制定相应的小的目标,在一个任务完成周期之后做简单总结,我也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成就感,学生在这样的潜移默化过程中也能养成良好的学科素质。由于设立了阶段性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强烈,每当学生达成一个目标,学生的成就感便可以得到满足,从而促使学生完成更多更长远的目标。
四、养成良好习惯
有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像无头苍蝇,盲目跟随着教师和某些学生的教学步伐和节奏进行学习,对自身的缺陷和知识盲区没有深刻理解,并不能在重复的过程当中取得较大的进步,久而久之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学生就会丧失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遭受挫折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要采用目标学习的方法来帮助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和目标,并在学生完成目标之后,即使给予指导和肯定,让学生产生不竭的动力。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时,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处理某特定类型的数据,并且通过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式以及其中表示的各种图例的数学含义,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前期为学生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进行简单学习,并且自主选定与学校课堂有关的课题,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并且提交作业,在课堂当中,我也将课程内容分为几个小部分,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跟紧我的教学节奏进行知识的学习,在课程结束之后,我也为学生提供知识素质拓展的目标,让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对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各种统计类型的图形进行简单了解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这样的目标教学贯彻了学生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就是不应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而是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获得感和参与感。通过目标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让学生通过设立目标,完成目标和检验来树立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目标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毅力,帮助学生养成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效应,让学生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5)
[2]于正军.例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评价的把握[J].教学与管理,2015(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