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革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校区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一直都是小学生校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数学内容本身具有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还拥有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性,加以教师教学手段较为传统,从而导致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当今社会,科技实力飞速发展,诸多信息化设备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为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带来新的机遇,还带来新的挑战。教师能否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程度。因此,教师需及时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让小学生能够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氛围下进行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知识;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皆产生了较为巨大的影响,智能设备的普及使信息交流加速的同时,让诸多枯燥、无形的内容变得可视化,使许多活动过程变得清晰明了。教师将信息化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学进行结合,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降低小学生对于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以全新的信息化教学体验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感官,进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以及数学成绩的增长。
一、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信息化技术构成
(一)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下时代最为常见的信息化技术,教师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主要通过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将单调的书本数学知识以鲜明的影像图片进行展示,既可以在生动的影像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强化小学生的视觉观看效果,为小学生带来更具视觉冲击的可视化教学。
(二)微课技术
微课技术即为微型视频技术,教师使用视频录像、剪辑设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升华、精简、压缩成7-10分钟左右的短篇幅视频,由小学生消耗少许流量下载观看,既能够缩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时间,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网课技术
网课技术是指教师发挥互联网的便利性,将教学地点转移至虚拟网络平台,将教学内容与网络素材相结合,使小学生足不出户在家中就可以完成知识学习,改善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促进小学生全面数学思维的塑造。
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应用分析
(一)在多媒体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乐趣
好奇心是所有小学生的天性,但数学知识存在的枯燥性却抑制了小学生对于知识求索的好奇心,从而导致小学生难以有效发掘数学知识中存在的乐趣。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以鲜明的图片影像观看代替单调的文字头脑想象,不仅能够为小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感受,还可以有效赋予抽象数学知识形象感,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鲜明的图片影像观看中提升学习乐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投影为小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场景。教师选择城市中具有明显方位特征的五栋大楼构建平面图,并将其分别命名为A、B、C、D、E,且五栋大楼分别处于东、南、西、北、中五个位置上。“同学们,大楼E在城市的正中央,其他四座大楼坐落在它的正对方向,假如老师现在站在大楼C上,我该往哪个方向看才能够看到大楼D呢”教师结合场景图片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迅速举手表示:“老师,您应该往东北方向看”。“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那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把大楼B视为中心点,大楼C又在它的什么方向呢”教师改变角度提出问题。
该小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大楼C在大楼B的西北方向”。教师以真实生活场景作为教学载体,可以有效发挥小学生熟悉生活事物这一特点,降低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抗拒心理,进而在具体化的生活场景图片讲解中使小学生掌握现阶段的数学知识,从而逐渐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在微课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对于教师讲述知识理解、掌握速度与质量的综合体现,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要培养的基本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为了把控教学进度,难以保障不同学习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切实掌握现阶段的教学内容,从而不断加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差距。教师使用微课教学进行知识教导,所有小学生在自己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观看学习,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只需要快进、快退反复观看即可掌握,落实全部小学生知识理解吸收的同时,实现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例如: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将其录制在微课视频中由小学生进行自主观看学习。小学生较为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以上图形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融入生活中的事物,简化知识理解。如长方形,是指对边平行、等长,四个内角皆为90°的图形,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长方形有飘扬的五星红旗、教室中的黑板、小学生的数学课本等等。如三角形,即为同一平面内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此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三角形有道路上的交通指示牌、小学生佩戴的红领巾、早餐吃的三明治等等。教师在详细讲解几何图形的知识点过后,还可以布置一定的随堂练习题,进一步巩固现阶段的知识掌握。在微课教学中,能够更加直接的突出小学生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结合生活常见事物进行讲解,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学习,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于生活中几何图形的认知,从而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在网课教学中扩大学生学习范围
数学知识的复杂性造就了该学科知识内容的广泛性,教师仅教导小学生书本知识容易造成小学生数学思维片面性发展,使其看待数学问题时的思考角度会较为局限。教师运用网课教学进行知识教导,结合网络中客观存在的多种优质素材,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数学阅历,还能够有效扩大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范围,从而塑造小学生更加完善的数学发散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在网络授课中为小学生展示各种造型的自行车。“同学们,自行车的构造大同小异,哪位同学可以结合老师展示的自行车图片分析下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呢”教师进行展示并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表示:“老师,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然后框架是三角形的,我们可以知晓‘几何图形’的知识”。另一名小学生进行补充:“老师,自行车移动的过程我们可以学到平移、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教师在简单提问后还需要进行详细讲解,如自行车转动一圈行进距离的计算、变速自行车为什么可以变速且能够变换多少种速度、同样一辆自行车蹬同样的圈数如何走的更远等等。在网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利性,为小学生展示多种自行车形象的同时,还可以更加深入的讲解自行车中包含的各种知识,扩大小学生知识学习范围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小学生多种数学知识融合理解,进而在更加全面的知识讲解中塑造小学生完善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为小学生带来新式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在生动的视频影像中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数学知识需求,保障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为小学数学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季现波.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融合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2):102-103.
[2]陈洋.分析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数码设计,2018,7(01):157+170.
[3]黄建永.发挥信息化优势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科普童话,2018(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