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开展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陶艳芬
[导读] 从现阶段的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我国的物理教学因不能有效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陶艳芬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第二中学

        摘要:从现阶段的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我国的物理教学因不能有效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课堂上的物理教学较为无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足,对知识的渴望较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基于此,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的有效结合是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教师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物理现象,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整合。
        关键字:初中物理;物理教室;日常生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是一门面向学生的新课程。面对新事物,学生一开始有较强学习的动力,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需要将形象思考逐渐转变为逻辑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对物理现象的变化感到紧张和困惑。鉴于此,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物理教学,这种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物理知识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理解对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客观描述,实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的目标,并使学生拥有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在初中物理课中实施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生活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方面,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于物理知识,并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在基于日常生活的物理教学中,老师引用的教学案例来自学生所理解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另一方面,以生活为导向的物理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生活状况密切相关的物理实验,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物理实验的原理和功能。另外,小组合作探索物理实验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
        初中时期的学生学习物理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首先,他们死记硬背地记住了物理定律和公式,但无法分析特定现象。其次,无法找到物理现象变化的规律,也不能独立地解释物理现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足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学习使用实例和可见现象来解释物理知识。
        (二)从生活开始,设计物理教学活动
        一般而言,物理学科通常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通过物理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并在其中学习、观察和感知相应的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现实场景联系起来,教师可以以相应的现实场景为教学指导目标,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和内容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使他们更好地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骑车时会产生树木和房屋会后退的感觉,据此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促使学生保持对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
        学习来自思考,思考来自怀疑。教师必须善于设定问题情景,用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糖水冷藏后糖晶体会沉淀,家用电路是并联电路,等等。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包含的一些物理现象作为课程的介绍,并用生活中的例子为理论知识提供反向验证。
        例如:当谈论“能量转换和守恒”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天气寒冷时,人们喜欢搓手来热身”来举例,并要求学生进行“摩擦加热”的小实验。通过彼此搓手,他们可以感觉到手掌中的温度升高,趁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搓手的过程中,我们的手在工作会产生机械能,而手的热量表明产生了热能。

由此可见,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发生变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这样的举例说明了能量守恒的概念,简单有趣又容易了解。
        (四)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兴趣转变为对初中物理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有效进行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应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和学生的爱好组织相应的物理教学。例如,在物理磁性教学的发展中,学生可以从家里带来磁铁,学生们通常会对磁铁感兴趣,所带磁铁的形状也会多种多样。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积极谈论磁铁的玩法。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通常会主动提出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两个磁铁原本是吸引在一起的,相距很远时却不再具有吸引力?为什么两个磁铁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这些问题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他们常常无法理解,也不了解真相。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问题开展相应的知识教学,如此可以更好地调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巧妙地将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使生活元素渗透到教学中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觉地将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通过一些以生活为导向的要素将物理学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
        例如,当谈论“电路和电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日常生活中的耗电量与教科书知识相结合,并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要装电池?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性?电灯如何发光?为什么家用电路是并联电路?等等。通过问题的提问与回答,教师可以将生活与物理进行紧密的联系,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六)稳定进行实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知识包括事物物理变化(例如汽化,凝固,升华等)和物理特性(例如沸点,熔点,气味等),是一门研究事物物理变化规律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验室操作。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见证物理现象的出现并验证物理定律。
        例如:当谈论“质量”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质量和重量之间的区别、托盘天平的使用以及如何估算通用对象的质量等内容,然后安排学生使用托盘天平进行实验,以测量物体的质量。此外,教师可以适当扩展“重量”和“重力”的相关内容。
        (七)实践生活设计并运用所学知识
        熟悉的一切总是让人感到亲切,熟悉的生活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的日常练习的设计应当使物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物理就在他们周围,并意识到生活充满了物理,生活很有趣,物理也很有趣。物理练习设计基于学生所经历的生活,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建立联想,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例如:如何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如何在家中测量酱油和牛奶的密度;如何识别珠宝的真实性;如果将果酱瓶上下颠倒并放入热水中,则无法拧开果酱瓶的铁盖,而将其浸泡一段时间后,很容易拧开它,这是什么原因;暑假里,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没有人浇水,如何使自来水流入花草树木,每天自动排水一次,等等。这些问题并未出现在教科书中,而是出现在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以,教师需要将物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物理来解决生活问题。
        简而言之,鉴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查明学生的盲点,并结合生动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物理知识和现象,将物理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并巧妙地让学生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参考文献
        [1]乔艳平.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N]. 发展导报,2017-12-08(032).
        [2]胡艳,崔佃波.让生活器具走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0):23-25.
        [3]刘宗庆.试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8):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