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蓉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 516000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只有少量微观实验。相关图像文字的知识叙述很难帮助学生理解,也无法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化学微观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改变化学微观教学的现状,极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质量。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加持,可以帮助初中生解决学习层面的相关问题,并切实提高初中阶段化学微观教学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微观教学;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将使信息技术成为改进教学方法的载体,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化学是在各种实验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实验学习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微观实验教学的融合将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大改进。
化学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刚遇到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微观世界中的材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并确保他们在化学教学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初中教师可以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有助于以直观的、生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参加化学课堂学习的效率。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法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相结合,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科的认识能力,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辅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辅助学生形成新观念、新概念、新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更好的帮助。提高了化学微观教学质量。
1.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的化学微观实验教学由于其局限性,致使其具有相关缺点。学生人数较多,在教师实验演示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很难清晰看到和掌握实验操作过程细节。这样的教学展示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实验知识理解。其次,教学设备资源不足,导致教师进行的实验内容无法收获预期效果。此外,部分实验所需时长较长,或者相关步骤过于繁琐,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足。
而化学微观教学的内容是相对抽象,是学生不易理解和记忆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化学微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各种化学知识图像,文本和声音转换学生们更易于接受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微观化学知识进行形象化演示,从而促进化学微观教学的数字化变革,有效解决化学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促进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健康发展。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详细流程。待到教师实验教学结束后,便可使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流程步骤,并就相关实验步骤进行深入说明,以此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通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牢记实验所需的实验设备,以及相关实验药品和设计流程,然而后在脑中构思实验模型。
2.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信息技术可以放大微观变化,并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因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相对抽象,并且物质微观结构难以表述。所以,学生难以单纯通过语言和书面描述,有效的理解化学知识细节。此时,教师便可通过信息技术设计课件内容,并对化学知识进行动态化的模拟,将微观世界的运动和相关特点,由抽象化的运动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内容,以此帮助使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微观化学世界,并掌握化学变化和反应过程的基础原理。
(1)动态展示,便于理解与掌握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演示教学内容,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现既定的化学教学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教学,可使学生有效掌握化学实验过程,并加深其化学实验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内容时,便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将原本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细节,进行动态化的教学内容演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特点,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简洁高效。通过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内容,可以营造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并全面提升学生们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
(2)有效互动,发展创新意识
在教导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课件模拟的实验内容时,教师需要下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法,需要教师为学生们设计实验过程,并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流程”进行一板一眼的复刻。这样的教学策略的应用,限制了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进步。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所以,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互补学习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览,并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们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进行标记,同时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基础上,设计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积极扩展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知识,有效吸引初中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激发其化学知识学习兴趣。继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问题探索,使之能够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最后,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信息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学习兴趣,使之引导学生讨论相关化学学习问题,并帮助其找到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使之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实质性的优化和提高。
3.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现代化学的教学中,强调化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性,要求化学教师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问题着手,并引导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依托资源,自主探究
互联网便可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时,便可结合诸如视频等多媒体知识信息,进行综合性的问题思考,并有效提升自身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划分为相关的学习合作小组,并为其提供相关知识资源,诸如相关化学知识网页,以便学生进行问题的查询和探讨。通过教师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指导,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例如,在教授“燃烧与灭火”时,老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使之能够独立学习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内容。
(2)动态展示,突破难点
教师在进行化学微观教学时,应使用信息技术创建直观有效的教学内容,使之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微观世界中的化学知识,并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例如,当老师解释“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列”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解释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列,学生则难以准确快速地形成知识印象,同时不利于其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细节。但若教师使用动态化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化学微观知识点,并帮助其加深知识整体记忆水平。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可以综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帮助其提高化学知识学习效率。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良性的学习互动,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初中化学微观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其化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全面。基于教师设计的化学教学策略引导,可以综合提升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颜俊.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148.
[2]钱小英.关注微课导学 提升教学实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20+123.
[3]康峥玲.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50):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