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新彪
安徽省霍邱县城关镇逸夫小学 2374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基于图像思维,并且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和有趣的数学教学环境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展示,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将静态化为动态,并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新的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当教师创建特定教学情境时,他们需要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学生的“数学现实”相对应,并帮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景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指出:“学习应该在与真实情况相近的情况下进行。”由于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并且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基于视觉思维,因此大部分学生会很难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如果数学知识是通过熟悉且有趣的数学环境呈现的,那么它就是学习内容的抽象展示,这拉近了学生逻辑思维和视觉思维发展之间的距离,并逐渐减少了教学中的这种矛盾。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使用情景教学法来开展小学数学课程,因此,本文就针对情景教学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毫无疑问,小学生喜欢有趣的故事,听和讲故事不仅可以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而且可以应用于数学课堂。以故事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并利用故事的乐趣削弱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以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在讲“认识分数”这部分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首先使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的一幕:三个徒弟和唐僧一起来到了火焰山。然后老师此时可以设计故事情节,“假设三个徒弟和唐僧一起来到了火焰山,天气很热,此时沙僧得到了一个西瓜,他想把它分成四个部分,每个人都可以吃1/4西瓜。但是猪八戒不太同意,他认为自己是最胖和最热的,应该吃的比他们多,吃这个西瓜的1/5。同学们你们认为猪八戒的分割方法是正确的吗?学生喜欢看《西游记》,对《西游记》的场景非常熟悉,老师将“西游记”的故事与分数比较相结合,这样有助于降低分数学习的难度。学生被问到如何帮助猪八戒分割西瓜,而不是比较不同分数。通过这种方式对问题进行提问,相同的数学问题采用了不同的问题解决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该问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除了听故事,学生还喜欢讲故事。对于“分数的意义”部分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模仿西瓜的故事来设计自己的数学小故事。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感觉更加兴奋了。他们在脑海中积极寻找各种童话故事,例如“猪妈妈分享糖果”,“将任务分配给七个小矮人”,“麻雀盖房”等。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和熟悉的故事,编写成了“分数比较”故事,创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情境。当学生们每个人沉浸其中并享受故事的乐趣时,他们在潜意识中也进一步建立了“分数比较”的概念,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双倍的教学效果。
2.建设符合学生“数学认知”的情境
所谓的“数学认知”主要是指小学生积累的数学知识,包括他们的基本知识、获得的经验和认知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主要基于图像思维,主要是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来理解事物并接受新知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开始从视觉思维逐渐演变为逻辑思维。因此,数学情境的发展应建立在学生可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这必须与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相一致,才能使学生真正从情境课堂教学中受益。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上下文内容可以选择学生知道或可以直接接触的主题,或选择与学生直接相关并可以做出反应的主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具有强烈的动画感或者有直观图像的故事。
创造这样的情境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天真活泼的天性,帮助他们享受新事物,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情境唤醒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并与新的数学知识建立某种联系,使学生能够下意识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因此,在围绕某个知识点创造一种情境时,教师必须“蹲下看学生”,尝试“通过孩子们的眼睛”看问题,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并倾听他们的声音。
3.创造游戏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现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基于他们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来主动选择、转换和处理外部信息,以使其有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研究对象。
例如,在讲授“位置与顺序”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在学生感受到数字对的简洁明了之后,开展“我问你写”的游戏环节,让孩子用“我的位置是该行的第几列”这样的语句来描述他们的位置。老师可以随机挑选班上几个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有些孩子反应可以很快,而有一些孩子反应很慢,教师需要找出原因,帮助学生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孩子们简单明了的理解并体验了记录“数字对”使用方法。
4.加强实践活动
数学课堂所建立的教学环境应有利于开展学生的个人或小组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研究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总是抱怨说,所学的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并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实际作用。实际上,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现象。教师应让学生看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进行数学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老师可以通过在数学教室里描述生活实例来创造一种特殊的生活情境,这将有助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不用教科书中的例子,从生活中提取相关的数学知识。本节课的学习不是让学生记住课本的概念和原理,而是通过生活实践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百分比。在教学过程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面向生活的问题:“同学们,老师现在有1万元现金,我打算把他存起来,但我不知道存多少时间是最合适的,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同银行的的利率是不同的,不同的存款期将对应于特定的利率,从而导致不同的利息。鉴于百分比在学生生活中如此普遍,一些学生通过简单的研究和讨论解决了一半以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授数学知识课,学生会更加感兴趣,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5.激发学生好奇心
为故事情节提供完整的背景是最有效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怀疑心理,编织生动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学生创建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小学生喜欢幻想,喜欢在出现问题时提出疑问,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创造启发性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思考,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讲授“图形的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先问孩子们:你们看过电梯是如何运动的吗?孩子们高兴地举起手,用兴奋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提出问题:电梯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呢。并且为学生播放电梯运动的视频,老师希望大家进行谈论电梯的运动特点。在教学这个过程中,所有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们的课堂上,他们观看视频寻求答案,这不但可以使学生感觉数学课非常有意思,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参加数学研究活动的好奇心。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有效的教学情景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李卓广.应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2] 唐浩.浅谈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中学),2018(12).
[3] 王希.浅谈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智富时代,2018(1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