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赵学艳
[导读]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与实际生活拥有密切相关性,这就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提供了现实性可能。
        赵学艳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与实际生活拥有密切相关性,这就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提供了现实性可能。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较为基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完整的理解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并且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利于为学生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合理的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代入感;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往往比较单一,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无法充分激发,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极大的消磨,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数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方法便成为了一种客观需求。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且在与新媒体教学模式的结合中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化的构建,极大的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课堂联系实际,增强学生代入感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精髓就在于课堂练习实际、理论联系生活。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拉近实际生活与小学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在学习时候的代入感,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中,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师生互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让实际生活的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放异彩,充分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小学数学变成生活化的数学,让实际生活变成数学的生活,最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进而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时、分、秒”时,这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莫大的联系,本着“课堂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我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讲解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新年倒计时时的数秒、交通信号灯的读秒、跳绳时候每分钟的跳绳数等等,用这些生活实例来证明时分秒的不可或缺性。在进行基本讲解之后,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代入感,而后为学生详细讲解了关于时分秒的理论性内容,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引出相关知识点,即“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一秒。”“1分=60秒”而后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的利用,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用15秒完成,并且记录活动结果。在生活化教学与实际运用中,学生对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与秒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生活化课前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课前导入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定下基调,并且对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激发也有重要作用。生活化课前导入以生活实例为引,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共鸣,进而以融入生活的方式接受课前导入,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探索。除此之外,生活化课前导入还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当堂检测,将课上新学的知识及时的以当堂检测的方式进行检验,第一时间发现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这节课内容主要涉及到万以内的数之间的加减运算,对提升学生的运算水平与在实际运用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助益。于是我运用语言引入的方式进行了生活化的课前导入,用以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即“在生活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用的非常频繁,比如购物的数量、参观的人数、比赛的结果等等,学好这节课的内容,你们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快来探索教材中的知识点吧。”在课前导入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实例展开了思考,在了解基本计算方法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图中信息完成题目,并且要说明是如何计算的,即“1.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横式并进行了运算得到了正确答案,在生活化课前导入的前提下实现了这节课内容学习的开头彩。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丰富的课堂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多媒体技术拥有信息技术发展的红利,可以构建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小学数学课堂,将不同类型的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融合在一起进行课堂展示,有利于构建多元化、动态化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生活化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突出优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之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平面几何的认识,未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平面几何知识,我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开展生活化教学。我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了对正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探讨,即“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而后为学生讲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且为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试题,即“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根据新学的理论知识点,迅速且准确的求得了花坛的周长,即(5+3)×2=16米。在多媒体技术和生活化教学法的综合作用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交流讨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有两项学习能力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其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二是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往往有赖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并且依靠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对于团队协作能力而言,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学习能力,主要依靠小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学习,解决难以克服的困难,进而提升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当将二者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在生活化教学法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学习,不仅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笔算乘法”时,这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多位数乘一位数,对学生运算时的细心程度和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与客观情况,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与生活化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教学实践。我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主观意愿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在梯次搭配、合理划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互学互鉴、共同进步。而后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技巧性内容进行了了解,再通过贴近生活的教材实例进行运算实践,即“一套连环画有16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精准的求得了正确答案。而后在当堂训练与实例运算中,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分享彼此在学习过后的心得体会,交流经验与教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有效用,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而言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方式下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并且在应用中总结经验,实现数学思维上的提高。有理由相信,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加持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范正旭,黄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5)
        [2]宋仪松.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3]蒋谦.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4(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