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贾雪莉
[导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学科,它是一门将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
        贾雪莉
        陕西省商洛中学
        摘要: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学科,它是一门将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随着社会迅速发展,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是否具有地理素养上较为重视。。通过学习地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和地貌结构,并了解大气和空气的形成和变化。同时,地理是影响学生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各大高校对地理教学中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本文中,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并就提高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教育日新月异。国家教育部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更加注重培养各方面综合素养较高的当代社会人才。地理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该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以及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另外,学生要能够从中学习科学正确的地理价值观等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是社会文明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很单调。
        中国倡导的以实验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一直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开始将学生学习成果作为重要目标,而忽略了教会学生正确运用地理知识以及如何更好地分析地理内容的能力。在课堂上,大多数地理教师会结合教材并使用理论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因此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互动,影响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教室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一般来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吸收知识。但是,经多年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在大多数高中中,地理老师通常会在课堂上作为领导者,很少与学生互动。这样,教室成为了教师自我表达的场所,学生的主导地位却被忽略了。按照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会减弱。
        二、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树立基于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念。在地理教育和地理学科中,人地协调的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解决和理解形成人与地理环境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解决方案。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基础也有所提高,人们有大量的资本,大量的消费能力。这就导致人们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领域的表现也发生很大改变,比如,造成资源消耗严重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观念,让学生对此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考虑XX区荒漠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讨论,找出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了解破坏的本源,并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和缓解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机会,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并为学生提供了解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价值观等等。理解了人地协调的概念,以达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整体思维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综合思维的教学,使学生逐渐具备全面的学科理解思维和核心素养发展意识。
        例如,在解释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列出水文,地貌,气候和西北地区其他要素的特征,然后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找到内部联系;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特征与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密切相关,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西北地区与海洋,内陆和难以到达的沙漠的距离,从而思考导致干旱的原因。这种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地理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可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地理现象,并增强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根据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区域知识。
        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知识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当地的情况,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区域特征并了解地理元素的相互作用。因此,根据核心素养,教师还应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例如,在分析西北和东北区域时,教师可以首先使用图形数据查询来找出两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东北靠近大海,并且纬度更大。西北远离大海,居内陆深处。经过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描述这两个地区各自的人文和自然特征,最后考察人文和自然特征对当地文化,社会,经济等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当地条件发展该地区。
        (四)改变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地理教育方法往往更多地侧重于考试成绩,这种填鸭式教育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是否快乐,积极。此外,目前缺乏客观,全面的学生评估系统,这与我们创建有效教室和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当前的高中地理教科书大致分为两个部分:选修课和必修课,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同时,高等教育地理教师还应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将每个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和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应减少对学生直接信息的输出,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真正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营造一种平静宜人的学习氛围和对话环境,以便学生了解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并保持该体系的完整性。当课程内容包括对人与地球之间关系的理解时,对所涉及问题的解释应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自然与生活的观念。我们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习惯以及他们是否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介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教给学生关爱环境。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为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很缓慢,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高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强引导,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增强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大胆探求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不断改革;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另外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关注过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瑞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 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1):57-61.
        [2]李英和.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培养方法研究[J].赤子(上中旬), 2017(4):228.
        [3]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 (11):119-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