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能芳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效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教育中,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效率
引言
小学德育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分辨是非思维的能力仍在发展,社会缺乏分辨善恶的能力。因此,德育必须渗透到小学教育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1.加强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加强小学德育对继承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教育不仅与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了小学生的“三观”(价值观,生活态度,世界观)的形成,并指引小学生朝着德育方向发展。中国人民有责任继承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格。如今,许多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认为传统文化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因此,教师应帮助小学生识别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将德育渗透到小学教育中,并将历史和道德线索纳入小学教育,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深化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业成绩和技能的发展,而应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德育在小学生的整体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在加强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德育工作。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年级和技能上,而且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个人魅力上。道德品格是一个人格魅力的代表,具有高道德素养的人才将被社会所认可和信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2.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
(1)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小学生的行为和道德素养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家里和学校上,因此家庭是学生生活中的主要位置,而学校则是学生的主要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与学校之间没有联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第一位教小学生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小学生影响更大。这就要求父母了解与学校和小学生有关的道德教育。教师必须掌握实际情况主要与家庭练习起来,这样才可以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共同选择科学合理的德育方式,促进学生德育的提高。
(2)将德育纳入课堂教学
德育在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是每个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小学教师应将德育与知识教学紧密结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每个主题的内容都教导了小学生的道德行为,这在促进小学生的知识学习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小学语文可以鼓励小学生认识中国文化并不断升华他们的思想;小学数学侧重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历史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通过多方重点引导,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在小学教育中,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科学文化教育,教师都需要将德育教学房子啊首位。考虑到课堂教学实际,还应该逐步促进小学的德育。在小学阶段,可以不分学科地渗透道德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科学的规划和有序的发展。相反,每个小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每门学科都蕴藏着许多德育资源,相关学科的德育教学也应根据学科德育资源进行。换句话说,小学德育教学的渗透必须与学科特征和知识充分结合,以达到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小学中国诗歌作品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教师可以通过在小学教授古汉语诗来发展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小学的许多数学知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教师可以将此知识用作实用的唯物主义教育,并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认真态度。
同样,在小学科学、音乐和美术教育中,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可以渗透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和人文意识。这对学生的发展和道德教育有积极和有益的作用。
(3)发挥示范作用
作为小学生的教师和领导者,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学生的素养和行为标准的提高,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小学生树立好榜样。小学教师要尽量做到言而有信。教师的行为将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通过科学地引导,完善教学的内容,并在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的直接领导者。小学教师的言语举止本质上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小学教师应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尊重学生的思想,并有信心最大化德育的影响。
(4)重视城镇文化的发展
加强小学镇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立场,促进和宣传我国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范式,促进小学道德风气的形成。小学德育活动应丰富多样。开展各种德育比赛,结合各小学德育的特点,开展各种课堂和课外活动,不断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同时,还可以将各种纪念日或民间节日与德育资源结合起来,进行持续的教育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在德育校园文化中蓬勃发展。
学校可以利用城镇文化的发展作为精神文化宣传教育的起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城镇文化活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学校必须优先发展物质文化,改善学校教学设备,做好绿化和恢复,结合图书馆和运动场的使用,使用标语、报纸、学校杂志、学校报纸等都能够作为道德文化宣传的途径继而营造丰富的文化底蕴镇的自然环境。其次,学校应加强系统文化的发展,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依靠学术规范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宣传法律和集体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和热爱团队的习惯。第三,学校应通过集体舆论和文化活动,强调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强调学校风气和学校精神的养成,培养高尚学生的品德气质,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不仅是通过团队对个人进行的教育,而且是个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课堂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力地改变了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行为,使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几项活动,学生可以要求彼此加深感情,结交朋友,以便每个人都能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了解对方。此外,还可以针对法定假日、传统假日和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等开展了各种生动生动的主题教育系列,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小学德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应重视小学生德育思维和道德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学校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小学教育中的德育课堂教学中以及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合作教育中表现出色,将德育渗透到多学科教育中,并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小学教师应着眼于发展小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道德思维,并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小学机构的道德教育有趣而注重生活,并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化他们的内心,使小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小学教师的不断努力。在教师结合实际不断努力和反思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更多适合德育教育的途径,继而促进小学德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露.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23):119-119.
[2]王赫.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报刊荟萃(下),2018(10):286-286.
[3]莫玉林.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人文之友,2018(1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