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李惠娣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对放学后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惠娣  
        山东省招远市龙馨学校    265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对放学后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在知识吸收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外,党也越来越重视提高国民素质。为了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德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每所学校都需要更加重视和实施德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现状;应对策略;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必要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社会在不断进步,因此道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观念也需要相应地改变。在实践中,许多道德教育受到教学方式的限制。经过多次教学改革,德育工作出现了在评估机制,教学方法上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一)小学德育的现状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难以开花
        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侧重于教授学生知识和文化,一味地强调学业成绩和入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教育。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才将德育视为社会教育的对象,因此单方面重视成绩和文化课程并放弃德育。
        2.过时的教育方式
        德育方法不当是当前德育的最大问题。德育方法已经过时,德育的内容是传统的。在小学德育中,教师仍将高尔基和张海迪视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德育方法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要完成多少节课,就会组织学生参加多少课程。学生失去了选择权,学校无视他们的主导地位也不了解学生自己的感受。
        3.外部环境对德育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混乱而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例如金钱崇拜,比较心理和对父母的经济满意度,这与学校的道德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给学校德育的发展和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小??学德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1.德育的意义
        许多人认为,德育工作是学生的德育工作,但这是对德育的单方面和狭义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在道德教育中。这些是为了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政治教育,以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正确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则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人格特质。这三个方面对于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携手并进才能达到德育的目标。
        2.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关键途径,因为小学学生的可塑性和行为能力较强,学习和模拟能力也较强。如果教育者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他们就可以教育出高素质的学生,只有当学校不断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时,它才能在指导学生思维中发挥正确的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观。当然,德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有更强大的社会责任心和个人责任感,会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值得信赖的人才。德育是当前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因此,初等教育必须与社会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
(三)小学德育策略
        1.教育工作者和学校必须重视德育
        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正确认识德育工作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只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重视德育工作,才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德育工作的要求。

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杰出人才,以充分发展道德,理智,体育,艺术和工作,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学习到知识,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2.提高德育内容,开辟多种德育渠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的德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德育的需要。我们作为教育者,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并实施多种德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们更有能力接受道德教育。至于德育的内容,不仅要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必须满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的内容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一些例子,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它并且可以做得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周围的事物为榜样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改变工作观念,并纳入新的培训内容
        实际上,工作方式是指导德育工作方向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效率,有必要优化和改变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小学德育工作高度重视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但是,道德教育工作的意义远不止这些。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更正确的教育,并将这些概念和习惯应用到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在学校。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改变工作观念。总的来说,德育发展中存在形式主义问题,这也是制约德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个性化的问题。尽管学生还很年轻,但他们仍然有一定的感觉。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将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除上述工作理念外,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待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的内容需要进行优化,以消除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并将其融入新时代的德育内容。其内容可以是新时代的内容,也可以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必要对德育内容进行优化。
        4.学生评估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变
        实际上,许多教育者仅根据分数来评价学生,但是想要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教育者需要注意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估方法可以由学生的班主任和思想道德课来执行。教师将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相结合,从而使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这种评估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更全面,可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5.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
        在小学德育发展中,主要目标是鼓励学生实践。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学校不应局限于理论上,而且要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德育落实上得到加强。在发展和完善德育体系中,学校必须结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特殊的节日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以更好地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鼓励他们将道德教育知识付诸实践。对于学生发展大有裨益。
        6.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有机会在和谐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还很年轻,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过度暴露于不良的社交倾向也会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为了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教师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在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完善父母德育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结论
        简而言之,从学生的角度看,在小学阶段,学生仍处在生活和世界观发展的关键阶段,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实际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德育工作的概念和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人员必须不断更新工作观念,优化和完善德育工作方法相信在经过全方位的努力下,小学德育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永莲.  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 2018(22)
         [2]杨玲玲,赵建梅.小学生德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视角[J]. 学理论. 2013(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