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刘阳
[导读] 进入中等职业阶段,学生需要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以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
        刘阳
        伊春技师学院
        摘要:进入中等职业阶段,学生需要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以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然而,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复杂性,有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灌输性,这导致许多学生形成被动和懒惰的学习态度。因此,作为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改进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学习主动性
        在信息技术时代,中等职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顺利进入社会并胜任更多工作。因此,在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了解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努力建设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促进学生综合计算机能力的发展。
        1.结合学生的常识以激发学习兴趣
        不难发现,中等职业学生经常在学习和娱乐中使用计算机,但是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仍处于相对简单的水平。当他们进入计算机专业时,他们会感觉到计算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然后产生强烈的陌生感。正是这种陌生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为改善这种情况,在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了解学习内容。从而建立学生对计算机教室的亲切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了解网络”的课程中,我首先问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你遇到过哪些与‘网络’有关的情况?”一些学生回答:“有时计算机未连接到Internet,并且会提示“无法打开Web”。另一位学生回答:“打开浏览器,我们看到的是网页。”然后,我打开了新浪主页。然后,我让学生们谈论网页上的内容。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得出了“网页”的定义。然后我问了一个问题:“网页是如何形成的?浏览网页时你找到过“网页源代码”吗?”这时,一名学生说,他偶然打开了网页上的“源文件”。我看到了很多“英语”,并询问“源文件”是否与网页相关。我称赞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带领学生探索网站的形成过程。这个学生非常积极。可以看出,在计算机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发现为出发点,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可行途径。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认知能力、知识积累、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信息技术对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产生了阻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将学生合理地分为几组,并应根据每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机学习知识,并着眼于学生的薄弱环节,反复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然后最大程度地利用计算机课程,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计算机学习中,学生必须亲自体验思考、探索、练习和交流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计算机相关的学习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所以许多教师习惯于将有现成的知识和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或者让学生根据既定的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使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站点创建和管理”课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打开Dreamweaver CS6软件,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页面顶部的工具栏,然后我问:“如何创建站点?”学生快速注意到了工具栏中的“站点”选项,单击并找到“新站点”按钮,然后尝试一下。

当学习“管理站点”时,我问:“为了使用户更清晰,需要在站点中创建文件和文件夹,如何实现呢?”这时,学生们主动在网上搜索答案,然后根据他们从网上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操作。同时,出于好奇,在创建文件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将尝试删除创建的文件夹。因此,在探索之后,我要求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操作方法并提出他们的新发现。这样,学生可以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计算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设备,它渗透到生产,销售,运输,管理,支付等领域,与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在实践中实施计算机教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纳入生活导向元素,为学生带来崭新的课堂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使学生体验计算机学习。然后从新的角度审视计算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启发学生,让他们获得创造灵感,逐步达到在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账户管理”时,教师首先需要对本课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难度。然后,要给学生分配特定的设计任务,使学生能够根据他们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来进行帐户管理和系统优化,从而使学生可以获得实践平台,并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有效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改善教学评估
        评价是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也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应重视学生评价,并用评价指导学生。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成绩更好的学生通常会得到老师的更多正面赞扬和鼓励,并有更多时间与老师交流。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通常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导致学生群体的逐渐分化,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凝聚力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教师应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类似情况,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考虑改善教学评估,使学生对评估结果充满信心。另外,在指出学生的问题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获得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并产生一种自我认同和活动。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而实现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高。
        4.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为了改善计算机教学过程,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制定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中全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操作,以此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此,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化抽象为具体,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使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教学内容应要与实际应用相吻合,并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许多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在普通的教学中,有必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努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能,为将来的社会发展做准备。同时,创新有助于知识的良性循环。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锻炼思维能力,开阔视野。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计算机教学,鼓励学生创新,充分发挥个人力量的作用。
        结论:
        总而言之,只有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计算技术,才能为他们未来的社会发展和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中职教师应高度重视计算机教学,积极渗透信息化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带来新鲜的课堂经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可以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欧阳磊.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5):143-144.
        [2]王冉.增强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分析[J].学周刊,2017(29):30-31.
        [3]纪建强.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和方法[J].亚太教育,2016(04):139+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