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郑友珍
[导读] 学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入,认为历史学科极其枯燥、乏味,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仅限于背诵
        郑友珍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三中 邮编414014
        
        摘要:学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入,认为历史学科极其枯燥、乏味,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仅限于背诵。初中历史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起点,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还能对世界史有所认识,因此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世界观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我们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策略;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方法是指将生活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相联系,调动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具有主体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与课堂教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并使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
        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这一策略在历史课堂中进行运用,能够将学生在网络上所熟知的内容带到历史课堂中,找到学生兴趣与历史课堂的结合点,由此使学生在对历史课堂产生兴趣的同时,学习历史知识,这便能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形成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如,在课堂上播放《开国大典》的纪录片时,学生能够从影片中感受到国家成立之初人们的激动心情,了解到当时中国人民的振奋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还有学生的关注点在典礼的礼炮和响声上,并提出疑问:“为什么是54门礼炮,28响?”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解答:“其实当时我国的少数民族还不是56个,而是54个,所以采用54门礼炮来表示少数民族的种类,28响炮声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走过的28年历程。”从这里也可以进行引申,很多大型会议或大型活动的标志都有着深层的内涵,“就像我国的国徽上的五星、天安门、齿轮、谷穗均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五星代表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的团结;天安门象征着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国徽上的金色、红色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轩昂气质。所以同学们在考虑问题时,要看到问题的本质,挖掘更深层的含义。”这种例证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看待问题的态度,不会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挖掘其深层的内涵,从问题的本质出发,进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将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拉近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距离。通过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其中感受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境遇,由此使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更为深刻,使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历史,客观看待历史。
        如,在《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这一活动课程中,我在课程开始时,便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大家说一说我们现在保留下来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我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起源吗?为什么这些节日能够保留下来呢?这些节日在流传下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发生了变化呢?”通过我的提问,便使学生对这些问题开始进行思考,并展开了对我国传统节日探寻。同学们每个人分别查找不同的节日起源与演变过程,之后大家一起进行总结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也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在对历史知识的搜寻之中。如“百家争鸣”;朝廷的衰落往往是由统治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人民进而反抗引起的,新朝代最初的统治者都是励精图治,有着强大的政治抱负的,但几代、几十代的继承制度,使后来的统治者不再像创建者一样勤勉,而是逐渐陷入贪图享乐的沃土,这就注定了朝代的衰亡。

在科技的发展时期,也有着类似的地方:首先是发明者自身对科技的热爱,其次是统治者制订的政策上对科技的积极作用,第三是整个社会氛围对科技的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社会环境推动发明创造的产生,于是瓦特的蒸汽机出现了,富尔顿的蒸汽船出现了,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也出现了,使人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解放劳动力,取代手工业。
        三、自发的教学实践
        历史教学在课堂上的时间仅有45分钟,课堂内容的学习仅是教学的一部分,也应注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训练,这种练习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依靠学生的主动力,教师仅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将历史课程的学习进行的更有趣味性。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一课之后,便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查找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并记录不同朝代传统节日的变化,这样便能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延续下来的节日历史。学生在完成此任务时,我让学生以“春节”为查找的节日主题,大家自行结组,让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查找与春节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变化,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记录各自小组完成资料收集的方式,将每个小组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PPT,为全班同学进行讲解。这一学习任务,能够转换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对历史资料的查阅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变化。学生在完成历史任务的过程中,会得到能力的提升与知识的拓展。如,在讨论“对外开放”这一国策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时,学生的讨论就非常积极:学生甲说:这一国策是中国当时的国情需要,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此有了对世界的各国的认识,对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也能够深入了解,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四、课堂语言生活化
        初中历史课程的语言比较枯燥,这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非常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更好融入到历史课堂中学习历史,还需要运用生活化的课堂语言进行授课。生活化的课堂语言能够将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绘声绘色的故事,通过变换语言和声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
        如,在学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制度时,应了解不同制度的内容,其中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公有制,是人民当家做主;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了解了两种制度的内容之后,也要对实行两种制度的国家进行对比,如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与美国、英国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分析该国实行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缘由、这种社会制度对该国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苏联还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改革,那么这种改革的变化体现在何处?又对苏联的发展有何益处?还可让学生试着分析苏联与中国两种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之处,分别有何特色?从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可引发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联系到相关的其他问题之上,使学生看待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学会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探求多种问题的解答方案,这也是对学生世界观的培养。
        综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通过将课堂语言生活化使学生学习历史更加轻松,对历史课堂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课上辩论这一策略,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看待历史问题要从正反两反面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现实提出问题这一策略,能够使学生关注历史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加认真地思考生活中的历史痕迹。这些教学策略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都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均为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周莉.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1-30
        [2]张健.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反思[J].中学时代,2013-09-25
        [3]张元凤.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7-1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