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福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
摘要:小学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进入高中阶段摇身一变成为了政治课程,虽说学科作用类似,但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升,不仅要求学生熟读记忆教材基础内容,还要求学生具备联想与综合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提升自身素养,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基于此,本文以高中政治课程为例,尝试探究学科教学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探究;教学途径
众所周知,教学与其他工作的不同的是这不仅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还是一项推动社会进步的工作,这是因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教学涉及多个主体,关系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项改革,每一个行为,每句话都可能对教学产生影响,不得不令大家小心谨慎,对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如此,需要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关注教学各个环节。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因此能总结出一些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供教师同仁们学习借鉴,具体如下所示:
一、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是师生前进的动力,即便它的地位如此显著,价值如此重要,也有部分教师不管不顾,不是忽略制定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就是胡乱制定,根本不契合教学实际,结果就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也错失了实现自身素养提升的机会,亟待改善,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按着目标实教,推动教学工作发展。
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内容时,尽管笔者已经多次讲授,熟知教材每段文字、了解课程重难点,但笔者依然没有放松警惕,还是花费了一些时间认真作备课工作: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明确教学重难点,最终根据学生水平、教学实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和看待各种消费观以及消费行为,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既然明确了教学目标,有了教学方向,只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为同一个目标发起进攻即可。当然,即便是教师们早早制定了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方向,一旦发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不符合,也需要进行及时地改正。此外,要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需要还教师遵守以下两大原则,一是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基准;二是教学目标要契合本校教学实际水平,有条件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阶段性
高中政治课程是小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延续,继续遵守着引导学生思想,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宗旨,着眼于学生成长阶段性特征,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高中意味着学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教学内容也要随之改变,从当下的教学内容来看,教材贯彻了“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高中阶段作为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塑造优良品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课内容时,认可党的领导,尊重党的决定,拥护党的发展,培育对党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实,学生从小接触过党,了解党的发展史,只是到了高中阶段,思维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看待事物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因此再次学习党、接触党,也会有一个新的体会,新的感受。果然,根本不需要笔者多费口舌,学生就能主动阅读文本,认可人民、时代选择党的必然性,提升了自身政治素养。
三、教学方法多样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学的发展趋势。
过去,教师习惯使用某一种教学模式施教,喜欢使用“一堂言”“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取得一定成绩,但时间久了,就会让学生丧失新鲜感,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必须改,必须变。好在遇到了新课程改革运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在学习《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一改往日的讲授习惯,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结组,合作探究,公开讨论,既能点燃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凸显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一举两得,值得肯定。再如,学到《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引进了生活教学法,直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生活中寻找文化的身影,观看并学习各种文化,感受生活中的文化。学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课内容时,笔者直接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带来了一部影视作品——《建党伟业》,用生动的故事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努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情境教学模式,生本课堂,游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都值得一试。
四、教学双方平等性
教学是师生合作的成果,师生双方缺一不可,实际上,学生“缺位”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师本理念盛行的时期,教师取代学生占据了课堂主导,控制课堂,支配学生,导致学生课上不敢发言,课下缺少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进行新课程改革运动后,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价值,在教学中占据的地位,因此开始重新审视师生关系,由此发出了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号召。
如,在学习《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没有急于教学,而是进行了一场课前调查活动,与学生闲谈了一段时间,从中了解了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知与看法,知道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而不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教学,是尊重学生地位,认可学生价值的表现。再如,学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这一课内容后,笔者干脆邀请学生一同制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活动,并为同一个目标付出努力,拉近了师生关系,实现了师生平等。
五、教学环境和谐性
环境对一个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处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且硬件设施良好,就会激发出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舒心,学得开心;如果学生在一个基础设施落后,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差的环境中学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美好的教学环境,用环境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如,在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尽可能保持室内通风,照明充足,干湿条件良好,且为教学准备了教材,多媒体技术、教学道具,还设计了视频作为新课的导入环节,为学生的学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正是因为笔者这样做了,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互动以及思维的碰撞,让师生都能所进步。当然,教学环境的营造,尤其是外部环境的保证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不可生搬硬套,盲目跟风,否则会产生反效果。实际上,软件设施比硬件设施更为重要,需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教学准备,确保教学质量。
综上,高中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是教育教学领域不可获取的一环,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并想方设法做好本职工作。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还有很多好方法,新模式等待着教师们去挖掘、去发现、去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浅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2]金春艳.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2(32).
[3]郑月霞.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