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蓓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教育发生了重要变化:学生基本素养的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为例,探讨开发和发展学生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以期有助于高中地理的发展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地理学科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主要学科。该科目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前的高中地理学科存在单一教学方法的问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足以及地理教学的实用性欠佳等问题,这限制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利用有趣的地理教学环境吸引学生对地理的关注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法。这种方法具有直观,生动和有趣的特性。老师可以通过创建适当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自然中的水循环》中,教师将介绍相关的实验场景。首先,教师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自然水循环的视频,以便学生了解自然水循环的路径和变化。视频发布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向每组的学生分发了眼镜,水,冰块,酒精灯,沙子,三脚架和其他器皿,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水循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类似于气流蒸发后带到地面的水中的水的现象,以及类似的现象,其中水蒸气被冷却并凝结成小的雨滴,凝结成一定的重量并形成雨。作者认为,通过采用情景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本课内容的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个例子:当教师讲授“合理利用水资源”时,将首先介绍相关情况:世界上有的国家是干旱的,当酷暑来临时,土地的收成也枯萎了。由于干旱,重庆市的许多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由于体内缺水而死亡。”实际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根据调查统计,当今世界由于缺乏饮用水而每八秒钟死亡。可以看出,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非常重要。而学生们将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水有关。教师需要能通过解释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解释水资源的分布。通过创设的情境进行利用,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内容感兴趣,因此他们可以专注于在课堂上听取教师的解释,并积极回答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简而言之,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造教学环境以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实践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并改善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
2.将问题设为课堂讨论的重点,以唤醒学生的思维
许多教师仍然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即将教师视为课堂的关键部分,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角色,这缺乏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讨论的重点,并鼓励学生思考地理问题,从而利用其地理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基本地理素养。
例如,在教学《地球上的大气》部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小刘是一位登山爱好者,他经常利用自己的假期去爬各种山。在此过程中,小刘发现他越爬越高山,环境温度就越低,夏天甚至有些山峰都在积雪,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因为学生们其实也很乐意自行进行讨论,所以学生们非常热衷于讨论这个问题。过了一会儿,学生们举起手,表达了回答问题的意图。尽管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是很理想,但他们都认为并且对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本课程的内容感兴趣,并且也已经进行自己思考。
简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应该向学生提出更合理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
3.进行全面的地理考察,以帮助学生充分提高其地理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参加全面的地理考试,以帮助学生充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仍以“合理使用水资源”为例,教师将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地理研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要力量的作用,教师允许学生独立计划这项研究。在制定实施计划时,教师发现一些学生想观看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相关教学视频。一些学生希望老师能够提供有关水资源分配的数据。这些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见,在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后,教师认为学生只提供了一个活动表格,但没有包括项目实施计划,因此他们对学生的回应不太满意,因此教师不得不实施小组合作研究教学模型,使具有相同想法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创建特定的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活动目标,预期结果等。提高执行计划的可信度。听完教师的话后,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启发,坐下来讨论了特定时间表的内容。时间很快过去了,教师不得不在课后安排任务,希望学生们利用课后的时间来收集足够的信息,以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鉴于教学机会,教师决定根据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探索福建省福州市的水资源。到达目标后,学生们感到非常兴奋和好奇。之后,教师要提出自己的要求:请学生分成几组,以便可以检查周围的水资源并记录检查结果。听到教师的要求后,学生立即采取了行动。一些小组为水污染拍了几张照片。一些小组询问人们该地区可用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即数据;一些小组询问了有关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等方面的当地水资源。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筛选方法,并且筛选的内容非常全面,从而成功完成了该教学活动。
实际上,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地理考察,帮助学生发展整体思维,加深他们对地理区域的了解,并增加进行地理实践的机会。
4.协调教学实例,发展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中的人口,土地,城市,自然等要素紧密结合,相互影响,因此具有重要的综合性。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例,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并帮助他们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地球上的水”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需要结合有关我国西北地区缺水原因的教学示例,并解释了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实现学生的整体思维。在此同时教师告诉学生:我国西北部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原因。学生可以简单地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吗?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并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之后,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站起来说:从气候角度来看,我国西北地区干燥无雨,气候干燥,地表水贫乏。从西北的地质条件来看,西北土壤以沙质沉积物为主,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失水迅速,水资源积聚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继续说:对这个学生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缺水的原因不仅是自然因素的原因,而且还是学生可以分析的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哪些人是增加水的活动西北地区稀缺?经过一会儿思考,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们盲目地创建耗水量大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而西北地区的许多城市却对此视而不见。建设节水设备的投资导致西北地区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可以说:有必要对缺水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他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简而言之,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老师正确地使用了教学示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核心地理素养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地理老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并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云霞.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
[2]吕秀珍.地理核心素养的特点及培养方法研究[J].读天下,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