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谢昌东
[导读] 思维型阅读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阅读培养学生思维,
        谢昌东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摘要:思维型阅读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阅读培养学生思维,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都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型阅读的出现,为初中英语阅读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以及改革方向。初中英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通过双向导入、认知构建、合理设问等途径,激活学生阅读思维,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型阅读;发散思维;创造思维
        引言
        初中英语教师要重视思维型阅读教学,借由思维型阅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推理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以此奠定学生英语学习根基,使中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体悟,同时,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这些对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帮助。教师在开展思维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借由文字、视频、音乐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能够真正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从而实现阅读思维的不断提升。
        1.双向导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初中英语课本中每个单元在设置时,都有一个主题话题。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先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探讨,通过探讨活动,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英语阅读技巧,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联想已经学习到的知识[1],进而为新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合适的导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在设计导入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应该符合新内容的话题,这种双向导入方法,将有助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认知建构,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
        布鲁纳等认知心理学家都一直认为,学习过程也是认知结构的重建或是改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是其认知结构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将新的知识同化[2],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习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规则,引导学生利用此规则,不断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不断激发潜在的推理能力,形成较强的推理能力,进而每次在接触新知识时,都能够做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巩固。初中英语课本的课文在编写时,都会配有一些插图,这些插图是文章内容的浓缩,也包含了大量的知识,也是文章情节的另外一种展示。英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插图的内容,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形成推理能力,构建阅读思维,更好的掌握文章的内容。
        3.合理设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和结构,设置不同的问题,问题的内容要来源于教材,还要高于教材,合理且恰当,以问题为切入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设问时可以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关注文章关键点,兼顾篇章整体教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内在的内容,抓住文章的关键点,同时兼顾整篇文章,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巧妙的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的重难点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阅读分析能力。二是,着眼于文章标题。教师应充分理解文章标题的内涵,以此为基础设置问题[3],这将更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全文内容,逐渐构建创造性思维,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三是,着眼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主要思想和观点的表达,结合中心思想设计问题,才能深刻抓住文章的内涵,更接近文章的主题,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是,设问于思维延伸处,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英语阅读文章内容中都包含一些隐性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隐性的内容挖掘出来,就需要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深挖,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是知识整合、评价、迁移的过程,此过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引导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指思维的活动灵活程度,这是一种智能和能力迁移水平的表现。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类型发生转变,不再是小学阶段的学习经验型,而是理论创新型学习,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利用多种方式来理解阅读内容,进而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比如:教师带着学生学习被动语态的句子时,先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一篇阅读文,让学生发现篇章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学生会发现文章主要采取的是主动句与被动句相结合的方式,这时教师让学生将所有的被动句找出来,并进行观察总结出被动句的结构:be+done,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如何注意被动句be动词表达形式,这样学生在进行语态转换时,就会不容易弄错。教师还可以提出让学生自己归纳语态转换的要点,通过总结要点,丰富学生掌握的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
        5.语言输出,扩展学生阅读思维空间
        语言和思维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只是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内化语言表达技巧,培养英语发散性思维。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将文章内容表达出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重述,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感,提升英语语言思维。教师应该结合文章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的为学生拓展阅读范围,丰富阅读资源,不断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评价,激发创新思维,进而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如果你是文章中的主人公,你迷路了,会怎么做呢?”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
        6.小组阅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辨能力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提升阅读趣味性,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概括、设问、引导等途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比如:以“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Henry?”问题为例,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思辨型阅读。小组成员结合学习内容以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Henry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学生通过自主组织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总结出答案,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共享经验,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激活学生逻辑思维,确保思维型阅读实效。
        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师要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教学目标出发,合理设计思维型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教学方法与形式,以此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对初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模式的相关策略进行讨论,旨在助力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云开、林若、齐荣华、唐筱云. 2020. 初中英语课堂思维型板书设计思路[J]. 福建教育,(41):44-46.
        [2] 陈小阳.2020初中英语阅读思维型教学实践探究[J].校园英语,(37):165-166.
        [3] 黄馨.2019浅谈初中英语思维型读写课的架构与实践[J].考试周刊,(92):90-91.
        [4] 郭华芳.2019初中英语思维型听说教学模式探析[J].英语画刊(高级版),(25):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