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魏银烨
[导读] 科学是指具体的事物以及其客观规则
        魏银烨
        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中心小学
        摘要:科学是指具体的事物以及其客观规则。科学不是信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接受特定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同时也要学习科学,因为只有通过科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学生才能对生活中某些客观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教师向学生解释科学的同时,也是在教导学生以实践来检验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里,科学课堂不在于深奥,而在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只有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接触过的科学,才是学生可以理解的科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课堂兴趣;记忆理解;学以致用
        首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远离学生日常生活的科学,是学生无法理解的科学,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容易对科学产生负面的情绪,学生无法提起对科学的兴趣,更遑论认真学习科学。其次,将小学科学融入生活之中,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深化记忆科学知识,全面掌握科学知识。最后,将小学科学课堂进行生活化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因为科学拉近了学生课外生活与知识的距离,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一、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课堂的趣味性要求比较高。在传统枯燥的课堂上,教师依靠书本,讲授与学生生活毫不相干的科学知识,单方面的进行知识的传递,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容易走神,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非常的低下。将课堂中的科学知识引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日常产生共鸣,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课的期待值。科学本来就是一门无法离开生活的学科,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也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授“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时,首先教师通过视频或者图片资料来带领学生了解动植物的一生,学生对于这个世界的新生命充满着好奇,通过动态资料的观看,学生已经知道了动植物的一生。接下来,教师带来一些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的植物的种子,分发给学生,例如瓜子、花生、玉米等,学生进行观察讨论。课堂最后,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即:学生将将这些种子带回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将种子种下,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观察自己种下的种子是否经历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等阶段。从生活实践出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深化知识记忆理解
        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点的解释,是无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印象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脑还没有拥有很好地处理有用和无用信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特定的方法,对有效信息进行深化记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全面掌握科学知识。其中,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之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对某些知识产生牢固的记忆。
        例如,在教授“蚕的生命周期”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亲自养蚕,近距离的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习惯与生命周期。大部分学生对于养蚕这件事情充满着热情,教师布置学生养蚕的任务,学生通过对亲自养蚕这一过程进行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用纸笔、照片或者视频等等的形式,记录蚕处于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做成笔记,进行汇总。最后在班上的展示会中进行展出,展出过程,学生互相讨论相关经验,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疑惑。学生经过自身的亲自实验,将知识带入生活之中,深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全面掌握科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不仅仅是习得某项知识,知道事物的发展原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当学生明白将知识学以致用,就是对知识的正确掌握,否则,再多的知识,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毫无用武之地。小学科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贴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将小学科学课堂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学以致用,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例如,在教授“水结冰了”时,教师将班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组冰与水,小组同学对冰和水进行观察并讨论这两者的特点以及冰和水之间互相转换的条件。课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布置学生回家,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做一块,并自己在家观察冰的特点,感受冰与水之间的互相转换以及观察两者温度是否有变化。最后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重新带回课堂,学生之间互相展示,互相讨论研究结果。
        总之,对小学科学课堂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课堂的兴趣,让学生理解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爱上科学这门课程。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将科学带入自身的生活当中去,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知识来自于生活,再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就是对知识的学以致用。成功的科学教学,就是实用主义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难题,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参考文献:
        [1]公绪凯.浅议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6(08)
        [2]厉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