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李莹
[导读]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李莹   
        福建省漳浦达志中学   363209
        摘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应该重视学生个体体验,生成学生独特的个人智慧。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可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利于学生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整改。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说明反思行为自古有之,人们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学”与“思”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会进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1]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探索,必须深化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学生的反省思维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养成反思性再创造学习的习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实现有效建构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
        一、课前反思:以人为本、查缺补漏
        反思,是反复的思考和实践后的产物。课前反思是自觉的对所学知识进行预测和调控,注重探究性。失效的课前反思,等同于纸上谈兵。课前反思包括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和教学流程的分析。捷足先登在教师教学前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路线图进行反思,既彰显了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更是学生取长补短、查缺补漏自己学习活动的的过程。[2]  
        例如,教学《细胞的癌变》一课,主旨就是促进学生感知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致癌机理抽象,教材将教学重难点编排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后,深刻辨析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癌变现象。感冒、疯牛病、手足口病、SARS、艾滋病等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疾病,与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对当今科技发展热点防癌问题束手无策,可以指导在课前预习时收集有关防癌的资料。重点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暗示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细胞的癌变有明确的认知。课前反思细胞的癌变的危害性和防癌技术的发展以及策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胞的癌变来分享,让全班学生触目惊心和防微杜渐。虽然《细胞的癌变》的三维目标具体内容比较难定位。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针对学生心理特点,结合素质教育理论,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的网络教学模式,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页课件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结合形象化的电、声、光三位一体,利用讨论法和引导发现法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理性认识,引发学生对健康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课中反思:随机应变、殊途同归
        课中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的瞬间反思。衔接过渡初中生物知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需要动态反思,应对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疑难杂症”,不管横生枝节或锦上添花,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随遇而安、随机应变,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行为反思,以便改进教学策略。教师对学生见解应从善如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随机应变,采用不同方法,通过多种的途径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生物学习思路和角度不同,理论问题要结合实践启迪,提升和拓展学习经验,反思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例如,教学《免疫调节》一课,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讨论问题、总结和表达结论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首先创设情境:体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其次传授知识: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并不熟悉,课堂出现冷场,事倍功半。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体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激发与感染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师生对话达成学生思维的交流与碰撞,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另外,要适当穿插一些实际运用的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课中反思一方面能够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对于教学灵感的捕捉,生成事件的处理,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及时调整和变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匠心独运。课中反思强调学生在课堂上时时处于牵一发动全身的情境,反思哪些观点可以殊途同归,发现问题要加强自身思维的意识和调节能力得以准确判断生成。反思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是否落实,资源共享是否合作融洽,学习错误是否及时纠正等问题,反思如何利用课上资源变废为宝,遇到难题时学习情绪有何变化,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案与策略是否达到尽善尽美。课中反思必须有条不紊,充分考虑外因和内因条件,离不开教师的完善思路和关注学生的表现,重视教学常规的运用。
        三、课后反思: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生物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性学习的方式。思前想后,冥思苦想,若有所思,行成于思,三思而行。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的眼光进行课后反思学习方法,讲究课后反思的逻辑性,总结学习后的得失与成败,“回头看”整个学习过程,树立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发展、自我反思意识,想方设法提高学习效率,以期突破自我超越。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可是,如果生物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课后审视,不注意见缝插针展示学生的收获,不从教学相长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又怎能有效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
        例如,教学《人类遗传病》一课,这一节课直接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开始关心起遗传之类的话题了。总体上看,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也渗透了生物学学科思想,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本节课的生物学科思想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比如: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等等。以遗传病的根源和预防为切入口,运用概念图的方法概括分类遗传病,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主要措施。在课后反思过程中,学生集大成峰回路转,小组合作讨论的反思路径,借助多媒体课件步步为营层出不穷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奥秘,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不够可能对核心概念的建构还不尽如人意,教学细节的把握还不够灵活,对这节课需要课后反思。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课后调查深入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生物学。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反思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而不思则罔,需要教师引入赏识性评价,思而不学则殆,应该注重协调有效反思的稳中求进。高中生物学习不管何时何地反思,贵在及时,将课内外学习融为一体,对自身思维过程进行再认识;贵在坚持,防止学习与反思水火不容严重脱离,对自身思维结果进行再检验;贵在整改,以反思为平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提高学生反思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星星之火,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天堑通途。[3]
        参考文献:
        [1]张玉忠.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07 (3) :26-28.
        [2]胡应锦.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J].师道:教研,2011 (7) :91-91.
        [3]杨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引导策略的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 (32) :27-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