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浩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深沥小学
【摘要】小学作为个人思维习惯的重要形成阶段,而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学习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老师大多是通过将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及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且通过不断练习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及知识。但是如若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尝试引导学生转化思想,用更巧妙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关键字】转换思想 巧求 不规则物体 体积
【正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应该尝试用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知识的相关练习,学生已经熟知并且可以熟练运用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观察环节和实验等操作,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学会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一、引导学生转化思考,鼓励交流讨论
在传统教育之下,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缺乏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创新能力,所以老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思考。学生在日常练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多是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孩子应该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老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自由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学生提出一个可行的想法时,老师要加以肯定表扬,可以询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想法,让学生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如果学生提出的见解不是很实际,老师要委婉的指出其中的问题并且加以鼓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们相信自己,不断探索和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设定转化思想实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做”比“知道”更为重要。所以数学课要把握好课堂中实践的机会,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操作,将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1、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转化思想
对于部分不规则物体可以通过割补法得到一个规则物体,道理如同六年级数学中《圆柱的表面积》所提到的割补法,使得不规则图形转换为规则图形进行计算。
之后可通过有关情境的设定,将课堂所学知识巧妙融入到情景当中,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并且营造课堂学习氛围,事实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老师可以列举不适用于割补法的不规则物体,例如西红柿、石头等等,并抛出问题:这些物体的体积要如何计算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中“不规则立体体积”的相关内容中,通过将石头放入量筒前后,量筒水量刻度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刻度前后的变化量,就是不规则石头的体积,即V=V2-V1。老师还可以通过引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想象情境,当乌鸦不断的将石子放入瓶子时,瓶子内的水位也随着石子的投入而不断的上升,最后乌鸦喝到了水。这与教材中量筒水量刻度的变化是相同的。老师可以通过两种情境的相同点拓展到其他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举例,例如,将水换成沙子,同样可以使用前后体积之差得到答案,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并且将情景与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由情景引出相关公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运用。
2.2、设定转化思想实验,切实操作
通过设定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增进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
老师可以以教材中相关实验为参考,准备实验器材。在实验进行之前,通过对实验步骤的仔细讲解,让学生们明白其中的细节与需要注意的地方。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切实体会数学实验中的乐趣,明白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增进对数学的学习动力。老师可以制定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的要求、过程、具体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结果进行填写。在班级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让有特长的学生帮助同学完成实验。在实验完成之后,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并且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测量方法的理解拓展思维,加深思考。
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丰富了实践活动经验,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同时有特长的学生也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验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适当加以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可以顺利的完成后续实验操作。
【结束语】以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知识为依托,增加学习难度,在课堂学习的前期,鼓励学生讨论,在交流过程当中交换思想,又在讨论中,互相接纳。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设想以及实验操作等活动,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性问题,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回忆、重现、整理、拓展的一系列过程,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为了学习,也是为了能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1]蒙兰凤.《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2(26):67-68.
[2]海国廷,柳玉洪.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一种方法[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6(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