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于莹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教学体制不断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
        于莹
        天津市静海区第六中学  天津  301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教学体制不断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的教育中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能使之受益终身。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也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中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每一门学科的育人价值取向都应该是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是学科育人目标实现的最直接表现,同时也是学科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论述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生;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前言: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是当前时代评价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社会责任强的人往往能在别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另辟蹊径,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问题。高中生物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其具备很强的科学性,但同时研究起来又很方便,不像其他学科做实验搞研究需要很多专业仪器设备,比如大名鼎鼎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用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完成了遗传定律的研究,将人类生命科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相信在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之后,一定能探索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最佳途径。
        一、生活与教学完美融合
        生物学属于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是生命科学的关键体现,而且生物学知识具有的极强的实践性特点,是激励学者投身于研究事业的重要因素。高中时期学习的生物学课程,深刻影响着学生未来如何构建专业生物学知识架构体系和养成生物学科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生物学知识理论相对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采取联系实际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的。近些年的高考题不仅注重对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还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对社会责任的考查,这在往年的试卷中很少见。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再只侧重对生命观念的考查,还从能力立意、社会责任方面进行考查。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环境”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短片,如动物界、植物界及人类社会生活的美好图像,与人类非法滥捕滥杀,人类活动致使气候变暖、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水土流失等影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任何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一个基因库也就消失了,它的各种潜在价值将不复存在。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明确每个人都应自觉承担责任、维护大自然的正常秩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借助小组合作学习
        因生物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果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生物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从而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多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突破现有阻碍,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且激发出科学探究意识。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全面掌握生物学探究方法,通过与生物学科亲密接触,建立起初步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再向外延伸自身的各项能力。
        例如,对于染色体一节的知识,学生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先把显微镜下果蝇的染色体图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染色体的组成情况。然后,教师再发放果蝇雌雄染色体的卡片,让各个小组组内模拟,探讨并构建雌雄果蝇体细胞与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模型。组内交流的问题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大小等,学生通过探究方案分析并论证问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倾听以及沟通交流,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领导能力、发言能力。


        三、培养理性思维,让学生理性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不重视指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注重讲解,加强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遇到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别提将所学知识、思路灵活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忽略了理性思维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在生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工作应该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发展理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让学生在遇到事情时不急躁、不冲动、不感性,并通过理性思考、理性处理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帮助学生领悟理性思维的重要性,才能有效提升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例如,对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了解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过程,认识转基因技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能够依照人类的意愿生产出相应的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是,转基因技术利弊共存,可能导致基因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师可以此教导学生遇事要多方面思考判断,将问题考虑周全,避免单一思考,把理性思维当作一种习惯。
        四、培养其他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策略
        第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人类遗传病”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建立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有关遗传病的实际案例的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述一些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列举见过的遗传病。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体验。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学本质,在教学目标中融入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例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等内容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联系课本内容探究这三种运输方式。之后,学生可以主动到讲台上讲解,由此形成平等的、探究性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对正确的观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的观点也要及时帮学生纠正,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满足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将更愿意在课堂上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革新思想观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案,让学生在高效课堂模式中培养生物学科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总之,想要快速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在教学中尝试。高中生物教师需要革新教学理念,积极参照国家对培养高素质高中学生的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掌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内涵、方法,科学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正确生物观的树立。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教学途径。相信在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之后,一定能探索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最佳途径,从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蔡春勇.基于高中生物学科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名师在线,2018(26):67-68.
        [2]高明珠.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3):118.
        [3]郑晓花.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下旬,2017(8):129,131.
        [4]马先超.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39-40.
        [5]张晓旭.浅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策略[J].魅力中国,2018(4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