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桃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石顶小学 广东 茂名 525427)
摘要: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1]。阅读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重要板块和教学重难点,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渗透满足新课改核心素养要求,且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结构、锻炼写作思维、升华作文思想等。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浅论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引言: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较高要求,规定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总量,强调培养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2]。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因小学生年龄尚小,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社会经验不够,所以学生阅读积累不足、写作素材欠缺、写作内容较为浅显等,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质量。读写结合的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有目的地阅读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关注阅读案例,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积累不足,在写作时呈现出作文词句简单、素材空洞、案例假大空等问题,影响了小学生的写作质量[3]。部分小学生在写作时没有扎根于实际生活,而是胡编乱造些假大空的案例,除此之外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有趣事迹、写作手法、写作结构等较少,在写作时无素材可用,进而促使作文不够生动、不够细腻真实。展开读写结合,引导小学生关注阅读文章案例,多加积累好词佳句、趣味生活实际等,并生成“读写积累本”,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为例:
优美风景、好词佳句学生可从文章《海滨小镇》、《美丽的小兴安岭》、《荷花》、《桂花雨》等文章中习得。学生可积累好词佳句,如“镀一层金黄色”、“像碧绿圆盘”、“翩翩起舞”、“魂牵梦萦”等等。
生活细节、趣味小事学生可从文章《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母鸡》、《白鹅》中习得。如《母鸡》写了母鸡日常的叫声、孵雏鸡后的行为举止等等,作者观察细微、细节生动又真实。学生即可摘录下经典的句子加以运用,并联系生活,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后写下“蚂蚁搬家”、“夏天的蜻蜓”、“蚊虫”等作文。
人物情感的描绘学生也可从文章《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刷子李》等等中学习、摘录并模仿。如《我们家的男子汉》中对人物刻画很细腻,从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刻画了一位逐渐成长的男子汉,作者观察细致、描写十分生动有趣。教师即可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文章观察周边学生、父母、老师,结合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去刻画人物,积累作文素材。
二、聚焦整体阅读,学习写作结构
写作有着一定的结构,就如人的骨架一般。比如小学记叙文须得拥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记叙文的六要素[4];若写说明文,学生要有“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内容;若写议论文,学生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小学阶段优秀的作文必定拥有内容详略得当、主线清晰、布局结构完整的特征。但部分小学生往往“想到哪写到哪”,对写作内容和结构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带着目的去阅读文章,从阅读文章中学习写作结构,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协调发展。
以部编版四上《观潮》为例。学习此篇文章时学生要首先了解其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学生即可阅读中思考“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找出该文章的主线。学生阅读完毕后即可了解到全文都围绕“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书写“观潮”。
学生结合该文章即能对写景文的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加强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就周边的某个景象,比如火烧云、涨潮、雨天的湖面等进行描写,如“雨天的湖面”学生照例可按照“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等顺序描写,并学习《观潮》一文中“潮来时”的详写,多着笔墨于“下雨时”等。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在分析、模仿、归纳中了解到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内容详略分布等,助力学生构建好作文骨架。
三、展开阅读训练,启发写作思维
思维品质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必备的品质之一。部分学生思维能力不足,在阅读和写作时没有自己的想法,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建构内容,无法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故事脉络等,进而拉低了作文的质量,降低了阅读效果。通过展开读写结合模式,借助于阅读训练,如仿写、续写、创编等,有助于启发小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小学生创造出优秀作品。
以三下《赵州桥》为例,教师可展开阅读仿写。如仿写经典句子“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真像活了一样”。这一段细节刻画生动形象,学生可结合该句展开仿写学习。部分学生阅读完毕后对教学楼下的花坛进行了仿写,如“教学楼下有一花坛,花坛外镶嵌着白净的瓷砖,瓷砖上有淡淡的花纹,前后互相缠绕着围成一个圆……斑驳的眼光落在花坛上,所有的线条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有了生命一样。”学生仿写句子中规范学生的语句,仿写文章内容中学会取材,仿写故事脉络中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再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原文中“鲁滨逊回到英国”进行续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结合鲁滨逊的人物性格,发散思维中畅想鲁滨逊回到英国后会干什么?还会继续出去探险吗?他和星期五的相处如何?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续写鲁滨逊可能遇到的挫折、解决的对策,也可续写鲁滨逊和星期五的相处,只需为文章增添一个合理的结尾即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思想、写作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有效强化,学生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四、立足阅读思想,升华作文中心
小学语文阅读文章、优秀的作文都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即文章内涵较为丰富,文章的主题思想突出,即作者想通过文章表达的感情。主题思想大多需要细细品味,从文章中有所感悟。小学阶段学生正是学习、淬炼写作能力的关键阶段,此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文章中品味主题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悟,并将文章的积极思想转化为生活感悟,有效运用在写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升华作文中心,拉高作文分数。
以部编版六下《金色的鱼钩》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讨论文章内容、探究文章中心思想。学生在引导下阅读,了解原文讲述了炊事班班长照顾三个生病小战士过草地,最终牺牲了自己的故事。学生从中能了解到文章歌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美好品格和人物精神。为此教师即可借《金色的鱼钩》引导学生结合老班长的精神,在联系实际生活中寻找与炊事班班长一样舍己为人的人物,并最终结合具体事例抒发感情、赞美品格,以此使作文有了中心、有了思想,有效实现升华作文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写作存在一些问题,借助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结构、锻炼写作思维、升华文章中心,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模式有助于积累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而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珍.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54-55.
[2]王芳.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50-51.
[3]苏智坪.读写结合,同步提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J].亚太教育,2020,(5):102.
[4]李如萍.立足课堂,读写互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