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珍
广东省湛江市第十七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行,在小学教育中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考核。小学德育教育对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班主任加强重视,走进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德育教学已经较为普遍,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建立起健全的人格,班主任也要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同学生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综合素养
一、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认识观念存在偏差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速度,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在信息接收方式上与教师存在区别,他们成长的环境、心理特点也和教师不同,在理解上容易和教师产生鸿沟,存在着文化上的代沟。小学班主任也由于同小学生存在着认知上的偏差,导致无法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容易使小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抗拒心理,教师一旦采取了错误的德育教育方式,就会造成了小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能够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或者找到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就会使德育教学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
(二)教育方式单一化
我国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对学生德育学习需求的探讨,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中普遍采取的是说教的形式,很多学生都不能够充分接受其德育理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导致二者不能够形成需求上的完全相接,从而无法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使班主任的德育行为无法很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无法顺利地完成德育教学的任务,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德育科研的欠缺
我国目前在教学中依然采用应试教育方式,考试依然是评判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式,应试教育的出现使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把重心放在了如何提升学生智力、学习成绩方面,缺乏对德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阻碍。
二、提升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方式
(一)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拉近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师形象通常以严厉闻名,教师越严格越好。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中,应该采取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不能够简单地一刀切,既要严格,还要灵活。我认为,只有教师恩威并重,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们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才能够更好地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对自身的信任,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上课不敢积极回答问题,在面对老师的提问时常常不知所措,生怕自己说错话会受到责备。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常采取鼓励学生的办法:送学生一个微笑;让其他学生送以鼓励的掌声;把手轻轻地放在学生的肩膀上,给予学生勇气和关怀;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还会说:“慢慢来,你是最棒的。”。慢慢地,学生能够从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教师的爱和鼓励,从而慢慢克服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自信,缓解紧张心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逐渐养成踊跃发言的好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和支持,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将心比心,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生活中的言行,大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出改变,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学生雨天上学出现迟到的情况,我会用关怀之词代替大声斥责,告诉学生遇到恶劣天气导致的迟到老师是可以谅解的,建议学生提早出门,这样才能避免迟到,才不会影响自己和他人。另外,班主任还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受到的挫折,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心、理解和开导,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
(二)师生间加强沟通,民主管理
小学班主任日常的工作任务量很多,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变化照顾到位,因此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容易带有主观色彩。其实学生的每一次变化都值得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肯定或重视,进行有效的呵护。事出必有因,班主任应当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和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分析事情的对错,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班主任出现主观认识错误而导致对学生误解的现象,会使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下降,导致师生之间不和睦的现象发生,无法有效开展相应的沟通措施,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越来越大,这样就不利于对学生开展良好的德育教育。
另外,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小学生经常会对班主任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而自己上班天天迟到,这样下去,教师又怎能以己教人、以德服人呢?因此班主任要从自我做起,加强对自身道德品质的塑造。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沟通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民主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民主管理,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有效激励,积极培养
教师要能够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从而加强对自身的自信,对学生开展更加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表扬的重要作用,通过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对于班上的后进生,教师同样要给以足够的关怀,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对其进行表扬,使其能够感受到足够的关注,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中能够逐渐成长成为一个阳光向上的人,从而拥有更加乐观积极的生活状态,为祖国输送更多的勇敢、乐观、充满自信的人才。
(四)积极开展集体活动
班主任要学会利用集体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升班集体的活力,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们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能增强荣誉感、团队合作意识,从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提升自我。因此,集体活动在学生的德育教学中非常重要。
三、总结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启蒙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非常的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格,使小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健康成长。小学班主任的都是教育工作,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事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更好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谭笑县. 走进心灵打开心结——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7, 000(037):104.
[2]李建. 走进心灵打开心结——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见解[J]. 女报:时尚版, 2019, 000(01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