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诽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来牟镇学校 643113
【摘要 】科学不仅是一门涵盖面广泛的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对课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则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和成功性,只有恰当的课堂环境才能更加体现出新课标的精髓。
【关键词】 恰当 环境设计 课堂 科学 信息化
目录
一、引言
二、课堂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三、怎样的环境设计才是恰当的
四、怎样创设恰当的环境
五、结论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和信息化教育的出现,要求小学科学课堂更具有灵活性,学习任务更偏向培养学生的兴趣性和创新性,学习方式更偏重于小组合作,课堂中着重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系列的改革证明:教学任务对科学课堂的环境创设要求更高、更严格了。
二、课堂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课堂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外因,对学生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没有环境的课堂是空洞的、无力的。在课堂中恰当的教学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样的课堂能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合作的能力,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从未知到已知,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
恰当的课堂环境还能丰富学生的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以新的感触。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挖掘学生的潜质,挖掘学生的深层思维。教学的环节很多,其中影响教学成败的因素也非常的多,但是首当其冲的应该还是教学中的环境。
三、怎样的环境设计才是恰当的
恰当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和谐的、开放的、民主的,当然也是能让学生愉快学习,教师快乐传道的理想环境。在课堂中,创设的教学环境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其中,都能从中获得益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怎样创设恰当的环境
1、做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者。
教师应该选择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做一个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当两位教师走进同一间教室,一位教师面带微笑、语言亲和,另一位教师面露严厉、言辞刻薄,这两种课堂的氛围势必是大相径庭的。前者的课堂是愉悦的,学生是轻松的;而后者的课堂则是沉闷的,学生是紧张的,这两种氛围下的学习效果大概也是不同的,前者学习身心愉悦,自然学习效果最佳,后者学习气氛紧张,学习自然达不到最佳效果;这两者培养的学生亦是不同的,前者学生活泼、开朗,后者学生内向、胆怯。若要学生从这两种课堂中择其一,学生更愿意加入的是第一种课堂。所以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请不要忘记将微笑带走,记住你即将要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学生投你以微笑,你应该将微笑放大,照耀学生。
2、改进评价方式。
??? 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但不能成为唯一的工具。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取得好的分数,拿到坏分数的孩子往往会心灰意冷,丧失自信,甚至被老师责骂、父母打骂,受同学歧视。用冷冰冰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批判,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与动机。在科学教学中,分数的概念不像语数学科显得那样直白、透明,但是在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方面要求更高。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评价方法,严厉的批评和刻薄的语言只会让自己的嘴一时称快,而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让学生变得自信,无论学生是在哪一方面有优势或者有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闪光点,都值得你放大来看,值得你去鼓励。这样的评价模式会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3、布置任务多样化,给学生有选择的机会。
??? 要想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就应该让他们有充分的选择权。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兴趣的重要性,人只有干他所能干的、愿意干的、想干的事时,才会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中《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水生植物》、《植物的叶》这几课中,都能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植物,喜欢的树叶去观察,而且记录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写观察日记,可以填写观察记录表,可用用画配文的方式等,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了解植物的特征。这样布置任务的方式,具有多样化,让学生能自主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自己努力后能达成的任务,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隐形的提高了学生的信心。
4、提倡小组合作,多种学习方式并进。
在科学课堂中,采取小组合作机制比其他学习方式运用的更为广泛,而且更有效果。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同时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使帮助别人的学生得到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提倡某种学法而一成不变或只使用此方法,这都是错误的。我们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同时,应加入一些其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变化性、丰富性。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中,学生学习《我看到了什么》时,就宜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除了这一例子之外,还有许多这样的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案例,多样的学习方法能使课堂变得富有动感。
?5、做好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生关系,他们更应该在整个教学中是合作关系,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助和协作能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学习。
?6、给予学生多动手、多思考的空间。
小学生对动手有着很高的兴趣,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动手的环节决不能省,让学生自己动手所得的知识比老师直接“喂”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深刻。
?7、合理使用信息化媒介,将知识贴近生活化。
科学课堂看似深奥,实则很多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将课堂中深奥的知识转变成生活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易掌握,也更易接受。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多运用现代信息化的媒介,在课堂中创设符合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油菜花开了》中,为了在课堂中创设油菜田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在轻松的音乐和油菜花的画面中,将学生的思绪带入油菜田;又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利用播放器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点,通过人体发声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等等。这些都是利用信息化媒介,让课堂中较为深奥,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五、结论
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中获得成功,提高教学效果,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去学习,就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恰当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威著:《小学儿童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丹艳:《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考试周刊,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