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冰香
(广东省佛山市外国语学校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文化水平方面,而是要求人才的综合实力。初中教育在学生时代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学生个人品德,树立学生成长发展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学生养成应对挑战和困难的必要品质,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班会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特色主题班会;核心素养;意义;措施
在如今科技腾飞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针对初中学生的教育,从传统的文化教育,已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学生的个人素养在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教师在开展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要创新班会的形式,不断发展和优化班会的内容,使班会具有鲜明的特色与目标,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个人品质的修养。
一、现阶段班会存在的问题
(一)班会的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推进,对学生的个人品质与行为习惯逐渐重视起来,但是因为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教师依然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班会知识无关紧要的课程,在学习压力较忙、教师教学进度落后的情况下,甚至将班会直接划分为某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对班会内容的开展,以及班会对学生的个人品质与行为的影响视而不见,忽略了班会对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引导意义与价值,导致学生在德育品质的建立上有所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个人品德[1]。
(二)班会开展形式单一
在初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会的开展形式,多以教师在讲堂上进行讲述,将德育教育通过陈述的形式传递到学生的大脑当中,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手段,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解读和认知,认为班会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一样,都是一些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教师的德育教育班会,很难深入到学生的大脑当中,无法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中,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旧我行我素,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班会,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与个人品质的塑造,没有起到任何的影响,阻碍了学生良好个人品质的成长,影响了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进程。
(三)班会体现的德育教育淡薄
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开设班级会议时,多是为了完成学校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班会内容也多以消防安全和学生额人身安全为主,对学生的个人品质的培养教育班会的开展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在道德品质建设方面的知识点缺失,对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理解和认知模糊,阻碍了学生建立良好品质的进程。有的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班会时,只针对学生的个人品质进行简单的教育,随后就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来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业任务,导致班会中的德育教育内容淡薄,无法对学生起到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无法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二、如何开展特色主题班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提高对班会的认知,展现德育教育班会的价值
学校要加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意识,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加强教师对班会的重视程度,提高在班会上,开展德育教育的质量和影响,提高班会的教育质量。班主任要强化班会的价值,针对其他任课教师抢占班会时间,进行学科文化教育的行为,要坚决的杜绝和组织,提升各学科教师对班会的重视程度。
学校在进行初中课表的规划时,要规定每个班级开展的班会次数,保证班会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影响效果,至少安排一周一到两次班会的频率,发挥班会对学生德育培养的引导作用。
例如初中的某班级正赶上班会课程,而某一位任课教师因为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想要占班会课,来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此时班主任应当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任课教师的行为,并向任课教师说明本节班会课程的目标,并向教师阐明班会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引导和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升任课教师对班会课的重视程度,班会课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不是任由教师抢占开展文化教育的课程,加强对班会的认知和了解,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增强。
(二)创新班会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
教师在开展班会的教学内容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将班会形式与现代课堂进行结合教育,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加班会的课堂气氛,提高每位学生对班会的参与程度,加强德育教育与班会的紧密结合,并拉紧学生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距离,通过开展多种主题班会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良好品质的认知和理解,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方面,并不断的管理学生朝着方向努力并前进[2]。
例如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班会时,要明确本节班会的主题,以德育教育当中的个人品质修养为教育内容,通过多种的教学模式,来向学生传递良好品德的建立。比如可以创建课堂情景剧,通过简单的小片段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德育班会课堂的教学当中,可以对“扶不扶?”问题进行表演和讨论,让学生进行表演,选取学生表演路人和老人,并设置相应的情境,比如“老人不小心滑倒了,你正好路过,你是扶还是不扶?”的情景剧,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从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增加班会课堂的气氛,增加学生与课堂内容的互动,加深学生对良好品质的认知与建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德育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题班会,教师要将德育教育的理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与感知到如何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个人品质,深化德育教育班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德育品质养成的意识[3]。
例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德育教育班会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网上找一段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比如校园暴力事件,几位学生联合欺负一位学生的实践,通过事件的分析,并向学生提问和发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品质,并问学生“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该怎么做呢?”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找寻正确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此类事件的发生和出现,帮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建立正确的个人品德,发挥德育教育主题班会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作用,体现德育教育主题班会的价值,并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促使学生健康生活成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会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个人行为和个人品质最重要额途径,也是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渠道之一,对学生的核心素颜的建立与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班会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班会的形式,通过创新多种教育手段,来塑造学生的个人品质,提升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段菲菲, 罗国兰. 学会调整学习策略——九年级心理核心素养主题班会设计[J]. 江苏教育, 2019, 1251(16):64-66.
[2]廖夏俊. 向校园欺凌说"不"——八年级心理核心素养主题班会设计[J]. 江苏教育, 2020(16):64-66.
[3]普锡芝.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1):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