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方法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刘应芳
[导读] 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高校师生的行为和思想日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刘应芳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高校师生的行为和思想日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现在要教育的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文化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但思维活跃,乐于交际。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看法片面,简单化,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容易受到误导,大多数高职学生并没有建立起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自主学习机制和优良的学习习惯。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深入到他们的中间开展思政工作,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业辅导、日常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政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互联网+思政教育能力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
        在互联网+空间,敌对势力妄图从思想观念上误导学生、价值取向上左右学生、理想信念上动摇学生,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对此,辅导员要正确认识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坚定的发挥互联网+思政育人的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导向,不断强化政治引领、道德教化能力。
        (二)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境外一些敌对势力虎视眈眈,一直想打破中国建立的“和平局面”,高校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高地,辅导员在新时代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要尽职尽责,时刻加强对学生的意识形态研判和教育管理,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种邪恶势力。因此,辅导员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强,有助于推动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
        (三)有助于引导正确的互联网+舆情动态
        有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信息不能正确的辨识,从而影响了他们能否客观正确的对待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形成正确的三观的重要因素之一,辅导员要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做出互联网+舆情判断,从而形成高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为形成正面、积极向上的高校互联网+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互联网+思政教育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从自身情况分析,互联网+信息素养不高,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意识淡薄
        辅导员互联网+信息素养不高。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格局呈现多元化、互联网+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互联网+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第三课堂”。部分高校辅导员互联网+信息素养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互联网+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引导性,也使得互联网+思政教学与线下的传统思政教学没有根本的区别,从而失去了互联网+思政教育相对灵活、丰富的优势。辅导员开展互联网+思政工作意识淡薄。部分辅导员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手段,呈现不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参的积极性。这样忽视了学生主体现实需求和新媒体工具的有效应用,使得互联网+思政教育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从教育对象分析,对互联网+舆情引导、话语使用能力不足
        辅导员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蕴含的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能获取学生中流行的互联网+用语,用频率比较高的抖音、微信、QQ等平台,只是把互联网+看作实“纯辅助工具”,这样在互联网+上开展思政教育就会与学生相去甚远。而且部分辅导员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且平时处理各种学生事务繁忙,牵扯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互联网+技能的时间较少,也阻碍了辅导员互联网+话语使用能力的学习。
        (三)从教育技能分析,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力亟待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还需要良好的互联网+技能。

部分辅导员没有经过专业的互联网+使用技能培训,对一些互联网+媒体平台相对陌生,而现在互联网+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重视程度需日益加深,但当前部分辅导员对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互联网+技术技能掌握不够,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准确的筛选整理,造成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只能是流于形式。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互联网+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并合理使用互联网+媒体呈现出的即时性、互动性、便利性以及快捷性等特点,充分发挥以辅导员工作室、辅导员讲座沙龙等为基础,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学者和互联网从业者开展专题研讨,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机制,让辅导员既能学习到一般性的理论和技能,也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升工作能力夯实基础,形成育人合力。
        (二)强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提高育人水平
        深化高职院校辅导员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认知程度,辅导员应主动利用互联网+可以打破语言和时空限制,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较大便利。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在学生群体中快捷的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养成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舆论动向,与学生开展有效的良性互动,润物无声的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提高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夯实育人成效
        1.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
        高职学生尽管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思维灵活,如果辅导员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并不能给出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都不会接受一味的空洞说教[8],会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要充分发挥抖音、微信公众号、QQ群等平台的作用,在思政工作中占领理论高地,采取有效手段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2.加强互联网+知识应用能力的学习
        高职院校辅导员通过学习互联网+知识并灵活运用相关技巧,要增强对互联网+信息的质疑、判断等能力,关于互联网+信息,辅导员必须保持高度敏感性,在实施思政教育工作时有效运用传播技巧,尽最大可能地降低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人生观的负面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提高互联网+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充分意识到互联网+信息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自主学习努力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应了解互联网+环境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具有互联网+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有效传递信息,增强教育的实效和质量,进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与挑战。同时,学校要加大在辅导员互联网+思政教育教学培养培训方面的投资力度,给辅导员安排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其教学能力。
        四、结语
        在“互联网++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当革新工作理念,建立互联网+思维模式,提升互联网+素养并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建设,同时高校也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优化互联网+思政工作氛围。辅导员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坚定理想信念,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把“育人”的职能充分体现出来。培养顺应时代发展浪潮,勇担民族发展使命的奋斗者,确保立德树人得以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边慧敏,王小林,张力.依托易班创新开展新时期互联网+思政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
        [2]黄瑞初.辅导员视角下的高职学生思政教育途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
        [3]张萌晰.沈阳市民办高校辅导员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设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9.
        [4]张鹏娟.高校辅导员利用互联网+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