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指导创新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刘丹
[导读] 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刘丹
        河源市源城区东湖实验学校 517000
        摘要: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完成这个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重视朗读教学的指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养,而其中“朗读”的能力也是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朗读指导创新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创新探究
引言
    朗读的过程,是把文字转化为声音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有感情的学习,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很明显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增强对语文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文旨在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方法的创新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
        (一)朗读课堂时间有限
        现阶段,人们较重视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希望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文化课成绩,还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加艺术课程。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课余学习时间较少,不能使用自身的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对教师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上,无法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朗读教学,使学生的朗读学习不具备连贯性,降低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另外,学生家长在生活中无法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帮助学生进行朗读内容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对朗读课堂学习进行补充,朗读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二)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水准与素养有限
        部分语文教师未进行专业的朗读教育课程学习,并且在教学中缺少培训与学习的机会,进而无法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导致其在朗读课堂教学中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由于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有限,使教师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导致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探究
        (一)朗读融入情感
        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就是朗读,也是学生能够对文本核心有效把握的关键所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学生们精心规划朗读“路线”,帮助学生在朗读中获取更多的启迪和灵感。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们进行情感的朗读,要将情感意味充分凸显出来。只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和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够将朗读的作用和价值全面发挥出来。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朗读文本的情感主旨,让学生们对文本的要义自然感知,这对于学生朗读操作品质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朗读有着诸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常说的抑扬顿挫,实际上就基本概括了朗读技巧,在朗读过程中应当给予声音高低足够的关注,也应当关注停顿和节奏,讲究语调和语气,如此,才能够让学生们深度解析文本。
        (二)巧用朗读的方式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等。在指导学生时,应该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恰当选择。如人物对话较多的记叙文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为了读好文中的人物,一定会很认真地练习。在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在评价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一定要尽量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教师的朗读也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三)增加课外朗读时间
        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积极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朗读,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教育,因此,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确保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文章朗读水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使用添加晨读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较少,在进行朗读时,会遇到生僻字,从而阻碍朗读的正常进行。教师应将字典工具加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词库,进而提高对朗读的兴趣和朗读水平。
        (四)分层朗读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朗读时,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层次感,指导学生以文章内容为基础进行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文章内容为基础,对朗读教学的实施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规划,组织学生从少到多地朗读,逐步增加朗读的内容,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渐适应朗读节奏。与此同时,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引导其深刻体会文章要表达的内涵,逐步提高朗读教学效率。
        (五)创设情境,画面再现
        优美的文字后面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在朗读指导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让画面再现。当一幅幅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就能身临其境,置身于情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也会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感有了共鸣,学生就容易走进作者内心,领悟作者内心的情感,对一篇文章就能理解透彻。
结束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朗读的乐趣。灵活运用朗读的方式,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朗读、热爱朗读。
参考文献
[1]梁芳.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18(36):75-76.
[2]郭占粉.论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中华辞赋,2018(12):99.
[3]蔡宝莲.多元指导,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效[J].新课程(上),2018(11):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