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校合作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梁建忠
[导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对初中学生最为主要的两种教育形式
        梁建忠
        (博罗县园洲中学 广东 惠州 516123)
        摘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对初中学生最为主要的两种教育形式,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思想品质、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等都具有突出的影响力。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学策略;家庭教育
前言: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直都存在一定的矛盾问题,多数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责任,而家庭教育则次之,对学生的影响远不如学校教育的大,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想要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与家长必须共同做出改变,将家庭与学校教育联结起来。
1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相同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学校中的实际情况,而教师则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培养目的,教育理念等,更为详细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成长状态,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引导方案,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更为适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环境中学习,实现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重要目的。
1.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有效平台,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建立起对事物的认知的环境,二者的结合,能够形成有效的相互促进的关系,让学生逐渐的学习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建立起同理心,在学校与同学、教师和谐共处,在家庭中积极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3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沟通是家校合作的根本,是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关键,同时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则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二者具有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在家校合作中,教师通过组建家长群,能够及时地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传递给家长。而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家校合作的信息沟通,则能够让家长学会更为理性与科学的教育学生,当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与纠正;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及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与表扬,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较高的重要性。
2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到位、观念比较陈旧
        多数家长对教育存在长久的错误认知,将旧时代的旧思想放在了与过去远远不同的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对教育的认知不到位,将学校作为了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认为家庭只需要负责学生的生活所需,忽视了家庭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力,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社会经验不足,无法有效地控制自身的行为,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则导致学生在这一特殊阶段得不到有效的情绪疏导,极容易让学生出现心理上的疾病,对外在事物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叛逆行为较重。其次,部分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关注仅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判断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感受,致使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愈发疏远,无法为学生带来良性的影响力。
2.2家校合作目标不明确或不一致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的家校合作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却时常出现矛盾,究其根本在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不理解,互不配合,学生家长认为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学校,而教师则认为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在家庭,进而进一步加剧了二者的消极关系,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无法充分地发挥效果,无法为学生带来最大化的价值。


2.3家校合作制度和组织机构缺失
        想要实现家校合作的有效性,仅靠家庭与学校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可靠的健全的合作制度和组织机构,行使监督与督促的工作,但大多数的家校合作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认知,缺失家校合作制度和组织机构,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没有约束,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做事,极容易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出现,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3家校合作存在的对策
3.1以理念为先导,提升教师、家长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快餐式的生活方式逐渐地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要节奏,只是家庭教育的比重逐渐缩小,成为了家庭中被忽视的部分,造成了学生部分情感的缺失。而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家校合作的方法掌握不够健全,在联系家校合作时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出现。对此,初中学校应做到以理念为先导,积极地组织学生家长与教师参与有关教育的讲座活动,提升教师、家长的认识,使家长与教师能够正确地看待家庭教育,以端正的心态对待学习,进而实现对初中家校合作现状及优化的目的。
3.2进行家访
        家访是一项重要的家校合作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具有突出的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由于家长时间、教师往返过于费时等原因而逐渐地被大多数学校所摒弃,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失去了有效的联结途径。对此,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教师应当对“家访”进行创新的调整,突破固有的传统形式,对于住址较近的学生实施上门家访,而对于住址较远,家长工作时间不固定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提前沟通约定时间,通过互联网视频交流的方式,完成家访工作,高效地完成教育工作任务,从而使家长能够明白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重视,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实现初中家校合作优化的有效价值。
3.3以家校联谊为抓手,共建学校的特色活动
        为增强合作的连接性,学校应突破固有的形式,以家校联谊为抓手,积极的举办学校的特色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一方面,使家长能够直观的参观学校的教学环境,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情况,观察学生在学校中的状态,明确学校各项教育政策的实施目的,促使家长能够理解学校,并积极的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够获得与家长近距离友好接触的机会,在放松的状态下沟通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家长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提升,同时,使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4加强家校教育课程设计,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新时代,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才是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环节。学校应加强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学校除了定期开展特色活动,邀请家长来到学校进行活动交流,在活动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学校可以制定一周两次的宣讲教育课程,要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但是宣讲的主体是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家长们可以以自己的职业为出发点,讲解一下自身职业的作用,表达自己职业对社会的贡献等等,家长们还可以以当今时代比较热门的话题为出发点,制定宣讲的内容,如比较热门的“校园欺凌”。通过加强家校教育课程的设计,使每一位家长都能充分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共同培养在校的每一名学生,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是对学生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家校合作理念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具有针对性的良性作用,对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与家长都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积极地建立沟通平台,探究教育中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不断地实施教育优化,促使学生能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洪秀,温旭明.家长和教师关系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2]徐建华.从家校合作的视角关注学校改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