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霞{1} 宁玉花{2}
山东省临邑县临邑镇中心小学{1} 山东省临邑 251510
山东省临邑县临南镇中心小学{2} 山东省临邑 251501
摘要:当前,随着时代进程的步伐逐步加快,各个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提高,尤其是在教育系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检验教学质效高低的根本标准,就可以让核心素养在简约轻快的常态课阅读活动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立足教学实践,以情境应用、生活联系、跨科整合、读写互动、学生体验、信息辅助和群文共读为抓手,着力构建素质化阅读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落地生根
引言
语文作为具有显著综合性与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其不仅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的体现,而且还与学生的识字能力、交际能力、理解能力等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小学时期,语文课主要是通过阅读开展教学,因此,对学生具备的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是语文学科素养进行提高的必要条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时,其不仅承担着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加强综合素养的任务,而且阅读教学还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组成部分。基于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并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注重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从而使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教学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1核心素养的作用
1.1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形成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非常的高涨,同时,他们也会积极地投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真贯彻教师所提出的各种学习策略,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或者场所,让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并且在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章所用的经典语句或者字词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提升了学生素养。
1.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课堂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尤其是当前,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这就促进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与教师交流,这样的话,学生就相当于处在一个随时学习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比较高涨,并且这种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将学习知识看作是一件充满趣味性的事情,他们自然会认真投入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更乐于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上学习知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正好迎合学生的需求,那么他们自然会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中落地生根
2.1以情境应用为抓手及着力构建素质化阅读模式
教从表象入手,学于直观感知——这一流传甚广的教学经验,客观地揭示了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之间的联系,与“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情境教学”活动的理论来源和科学依据。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能力薄弱,对“情趣”元素具有相当的依赖性。正因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丰富多元的“情境”模式应用于课程活动之中。以教学《荷花》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要求打一水生植物。许多学生很快猜出了答案——“荷花”。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荷花的样子呢?”学生答道:“荷花的花瓣,洁白如玉,花里托着深绿色的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边睡着荷花的种子。”“它与玫瑰、牡丹相比,谁更好看呢?”“当然是玫瑰和牡丹!”“那么,荷花有什么独特的品质呢?”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教师导入了新课内容,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引人入胜的引领作用。
2.2以跨科整合为抓手及着力构建素质化阅读模式
知识整合一般可分为“同科整合”和“跨科整合”两大类。所谓“跨科整合”,就是整合并优化不同学科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各个学科虽然各自独立,学科之间却始终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尤其是语文学科,它不仅是语言类学科,更是母语学科,具有无可比拟的适用性和广泛性,与各科知识更是深度融通,关系密切。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把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充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而且可以从“跨科互动”中收获更大的学习效益。以教学林升的《题临安邸》为例,先结合历史知识,给学生讲述了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社会现实。当时的统治阶层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置北方同胞于不顾,这让岳飞、陆游、林升等爱国人士的抗金心愿付诸流水,最终引发社会上下的强烈愤慨和不满。这既是该诗的创作背景,也是诗人在作品中流露的心声。回顾这一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作品主旨。一言以蔽之,“跨科整合”是构建素质化语文活动阅读模式的重要方法。
2.3以学生体验为抓手及着力构建素质化阅读模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自主体验”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活动,比其他形式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只有把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引导学生获得“真才实学”。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或引入与之相应的情境,展示实际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在“人文关怀”中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以教学《西门豹》为例,本文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在阅读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把故事改编为“课本剧”,积极开展表演与评比活动。再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阅读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阅读主题或人物故事演讲活动、阅读专题辩讨活动等。此外,教师还可适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在快乐体验中拓展阅读视野,不断增加阅读厚度。
2.4以小学生思维为抓手及着力培养思维发展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通常较为活泼好动,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通常更适用于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课堂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通过文本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或者通过文本外、自主创设的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演绎,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生活感,并把阅读和实际情境结合,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以阅读活动,促使学生逻辑思维力的提升。教师在阅读活动开展之余,还需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类似于辩论赛,就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同时,教师可通过贴近于现实生活的话题开展,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力进行锻炼。另外,教师还能通过“故事大王”等相关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对相关故事进行续写,或引导学生编故事,对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情境应用、生活联系、跨科整合、读写互动、学生体验、信息辅助和群文共读为基本抓手,构建常态课阅读活动模式,让素质教育在阅读课堂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丛蓉.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4).
[2]林月兰.有效阅读激情燃放——“教学做合一”让小学语文阅读焕发生机[J].学周刊·A,2012(4).
[3]杨艳丽.浅议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