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世界双遗产基地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发展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袁月
[导读] “一带一路”背景下,峨眉山旅游业未来发展路径的创新与挖掘,
        袁月
        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  614000
        摘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峨眉山旅游业未来发展路径的创新与挖掘,对中国众多世界遗产在国际上打造旅游品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这要求景区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开发与整合现有及潜在的旅游资源,挖掘峨眉山市本地及周边的旅游资源。本文在分析了峨眉山旅游业的现状之后,从四方面提出峨眉山旅游发展路径,以期让峨眉山旅游业抓住“一带一路”机会,更好地服务游客,也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世界遗产 峨眉山 发展策略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 “一带一路”战略,并随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回应。近年随着 “一带一路”不断深入和深化,越来越多的领域被纳入“一带一路”发展的范围内,其中,旅游业成为了“一带一路”重点发展的领域。四川省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佛教圣地峨眉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亦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进一步推动峨眉山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的旅游品牌,挖掘新的旅游发展路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峨眉山旅游业现状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景区面积达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除此之外,峨眉山地处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带,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此外,峨眉山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亦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可以说,宗教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可以看出峨眉山是一处宗教气息非常浓郁的景点。
        据峨眉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官网显示,峨眉山2019年全年实现进山人数398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营业收入11.08亿元,同比增长3.30%;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8.1%。按业务分,游山门票收入44520.2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0.19%;客运索道收入36647.5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3.08%;宾馆酒店收入18228.9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46%。近几年,峨眉山加大对外合作力度,致力于发展“月光经济”,与峨旅投集团和川旅航旅公司一起,共同打造“只有峨眉山”演艺项目,扩展公司旅游产品服务种类,制定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景区转型方针;同时,景区进一步优化票务系统,提升服务效率,在国庆节实现在线实名购票,门票网购率得到快速增长。
        在峨眉山山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国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富有宗教文化和自然景色的峨眉山景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国际知名度,打造有中国世界遗产特色的国际旅游品牌。
二、注重情感体验,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对于一个成熟的旅游景区来说,景区应该要考虑到异地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差异性,比如,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的差异、消费特点的差异、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的差异。如此,才能让游客产生亲切感,优化旅游服务,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如果旅游景区不关心游客的需求,不在意游客的心理诉求,不注重游客的情感体验,没有人文关怀,即使风景再美,也打动不了人心。峨眉山以佛教圣地和秀丽的自然风景闻名,来访的游客中有很多并非佛教徒,甚至还有许多游客并没有宗教信仰。为了彰显景区的人文关怀,比如在餐饮方面,景区以及周围的商家应该考虑到游客“众口难调”,丰富菜品,力争彰显佛教特色之余又能给予游客宾至如归的关怀。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景区官方网站上,增加当地气温的温馨提示,好让游客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准备相应的衣物,让所有游客均能感受来自峨眉山景区的“温暖”与人文关怀。在诸如景区内的整体环境、周边交通的便利和纪念品价格等方面,景区都要继续优化和提升。
        另一方面,峨眉山应注重旅游品牌的打造。景区可以将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当中有趣的轶事以多种形式融入到景区的建设与规划中,比如,可以添加到导游的解说讲解中。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峨眉派又是中华武术三大派之一,在丰富峨眉山旅游产品时,更应该注重佛教、武术文化和景区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比如,挖掘峨眉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推出武术文化旅游产品,开辟和拓展多种形式的峨眉武术体验项目,让更多的中外游客喜爱中华传统文化,喜爱峨眉武术。景区还可以通过举办各项法会活动、普贤文化节,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观摩,增强游客禅意生态旅游的兴趣。
三、拓展旅游宣传渠道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游客,峨眉山景区应该借助多媒体,拓宽宣传的渠道。比如,利用每年在峨眉山市举行的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突出展现“月光”经济和数字文旅等新旅游业态和新产品,打造一系列大型的实景演艺舞台剧宣传峨眉山的特色。当下,由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宣传手段和渠道也得到了创新和拓展。所以,在运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更应该利用新媒体作为宣传媒介。比如,在微信、抖音这类社群媒介上进行宣传;借助各类佛教活动,如佛学会,讲学会,大力宣传峨眉山的佛教休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各种宣传把峨眉山的品牌打出去,打响亮,让广大游客知道峨眉山,了解峨眉山站,想游峨眉山并抽时间来游峨眉山。
四、发展全域旅游,带动周边经济增长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兴旺可以促进周边区域一系列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比如住宿、农家乐、餐饮、手工品等等产业。若想借“一带一路”东风,打造峨眉山国际旅游圈的品牌,那么,发展全域旅游是亟不可待的。借助峨眉山和其周边旅游资源及产业间的联动,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夹江县应创新古村、老街、民宿、天福观光茶园等呈现方式,关注开发自然生态景点的养生功能,提升整体景点的旅游品质;马边县应充分发挥彝族自治县的优势,注重荞坝古镇景区建设,为游客提供彝家新寨生态休闲游服务;犍为县的嘉阳小火车是全世界唯一仍在运行的客运蒸汽窄轨小火车,罗城古镇作为4A级国家景区,被称为“中国的诺亚方舟”,犍为县应在做好景区维护工作的同时丰富提供的旅游服务。
五、建立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峨眉山景区的旅游规划在于吸引并服务游客,所以深化大众参与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景区要提供多方渠道赋予公众参与监督和保护峨眉山世界双遗产的职能。首先,要增强公众对峨眉山景区的保护意识。峨眉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佛教文化应得到弘扬和发展,这就要求游客公众积极参与景区的保护工作。其次,可通过向公众公开征询关于峨眉山景区保护及管理条例的意见,提高大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邀请公众为峨眉山景区的保护与旅游再开发工作集思广益,行使大众对景区遗产保护的监督权与话语权。
        总之,峨眉山旅游的再开发和利用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整合周边的旅游要素,结合旅游业相关产业,开发新型的旅游项目,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以此满足游客不同的旅游需求和消费需求,也可以满足当地政府在旅游产业中的经济目标,符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和政策发展要求,达到多赢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