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你的手 感受玫瑰的芬芳——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王远梅
[导读]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王远梅
        (上犹县第五小学;江西赣州,341200)
        摘要:《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关键词:玫瑰与教育;情怀;追求

        驻足在阅览室摆放着的琳琅满目的书架前,我有些踟蹰,不知该选哪本书好。就在我犹豫不觉时,眼前一亮:“玫瑰与教育”几个字映入了我的眼帘,拿起来一看,原来是特级语文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著作。当我慢慢地走进这本书中时,被字里行间的教育智慧所深深地感动着,也为窦老师的教育情怀所深深地感染着,当时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对于窦老师的了解,还是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在网上观看了一节她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当时就被吸引了,四十多岁的女教师,成语名句信手拈来,驾驭教材得心应手,引导学生循循善诱,语文功底之深,令人叹服,不愧是名师,满满的都是大家风范。
    当我沉醉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时,扉页中写得一段话深深地打动着我:“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地努力回报春天。”她是一朵小花,那我们是什么呢?读完她的随笔,我急切地希望走进她的内心,与她近距离的聊天,了解她的率真,以及为校长、为教师、为人母的所思所想,感受到作为一位特级教师的宽广胸怀和博大。从窦老师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作者,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一位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师。更让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那种天人合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情怀。她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对待同行努力作到互敬互爱互谅,用一颗赤诚之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以玫瑰的情怀深爱着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玫瑰是美丽的,窦老师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窦老师“每晚坐拥书城,甚至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记录”。她说:“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读书比作光合作用,读书犹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她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因为读书,窦老师每天精神抖擞,因为读书,窦老师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我钦佩于窦老师对读书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读书的境界:“每每读书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时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地舒展绽放”。书籍浸润着她的生命,书籍又何尝不是浸润着我们的生命呢?只是我们平常都把太多的精力都用于教学上了,常以太忙为借口远离书籍,和窦老师相比,想想都感到无比的惭愧。
        在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窦老师那淳朴而又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她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她敢想敢说,敢于批判一切她认为不正确的做法,锋芒毕露,又文学性十足。她那玫瑰的花瓣柔软,芬芳,但是又带着尖利的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者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怀慷慨解囊,送一支玫瑰,让我们的生活都充满希望,让我们的双手都留有余香。
     窦老师曾经也与我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师,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闪光,所以她开始多次的尝试,即使失败也常常光顾她,但她仍然以高涨热烈的轻快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

因为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么,成功会属于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顽强的毅力使她终于成功了。读完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全书,掩卷沉思,这本书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
    看这本书时,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常令我不忍放下,跟随着她的优美而又充满智慧的语言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教育思想领域中。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窦玫瑰教大家如何做一个心态阳光的老师,如何做一个由专业尊严的老师,如何做一个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老师。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写她读书的笔记,她广泛涉猎令我叹为观止,《老子》、《庄子》、《约翰.克里斯朵夫》、《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活着》、《窗边的小豆豆》、《寻找家园》五谷杂粮,粗粮精食,皆被她信手拈来,烹成可口的“精神大餐”,让我大快朵颐……
        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去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读者窦老师写下的文字,我觉得她很大胆。她的大胆,不仅反映在她敢于进行改革,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在不小的年龄时“杀”入北京,还令我意外的是她在读书笔记中,对于爱情的独到理解和对于情爱的浓墨重彩。对于一个教育上的女领导,在教育专著中敢想、敢写、不可谓不大胆。
        从她的视频讲座,她的报告,她的文章,到她文中的观点,能够感受到他离我们很近,让人感受到她的平和与坚强,让人感到她就是一个老师,就是一个朋友。
        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与书籍相遇,它们会随即生发,悄然长在了人们的身上,与你融为一体。就像作家毛姆在《人性的枷锁》里撰写的那段让人醍醐灌顶的文字:
??我觉得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一点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你会因为这些东西一瓣一瓣地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希望今后的自己,也能够想窦老师一样,在阅读中且行且思,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语文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2]朱煜,迷人的阅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常生龙,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类似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6]窦桂梅,玫瑰与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李镇西,教育为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