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李睬云
[导读]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李睬云
        重庆市黔江区正阳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9000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作为母语主要的载体,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了解更多的课外内容,从而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生新知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中更好地实施教学进而优化教学策略,已经成为广泛被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
        引 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许多教育策略都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走出来,大多数课堂教学开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中的应用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丰富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教学难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一些学校没有进行课程创新,仍然把传统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教学,而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都是从教师的课上讲解得来的,仅通过上课老师的讲解来理解知识内容,会让学生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另外,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在课堂上无法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学生的课上学习积极性较差,语文知识得不到积累。而教师在课上授课时,往往习惯将文章逐字讲解,对于文章中心进行直接分析,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没有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难以提高,对老师的依赖性也会变强。新教育理念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身为班级的引领者,应该为学生找到阅读的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全面指导学生,这样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
        2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
        2.1 发挥信息优势,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优势效果越来越明显。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工具,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具有扩充教学资源、播放音频和视频等多项优势功能,能够丰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播放课文内容朗读的音频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把控课文朗读的节奏、感受朗读者的情绪,以此来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讲解《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播放相关的课文朗读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认真聆听“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等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深情、感动的朗读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播放关于夏天的背景音乐,然后和学生进行分句式或者分段式的阅读,如教师朗读“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学生朗读“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以此来引导学生的阅读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


        2.2 在略读文本时运用思维导图
        在使用思维导图模式,有利于在略读过程中快速找到相应的信息,从而绘制成思维导图。在对思维导图进行深入研究时,教师应该遵循大体框架,在其中填充进更多的细节,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本更深层次的含义有准确的掌握。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曹文轩的《草房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体浏览一遍文章,根据文本中所涉及的内容来绘制出思维导图。对《草房子》这篇文章的整体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本篇小说以主角“桑桑”作为贯穿全文的第一视角人物,写了油麻地小学的人文、景致、事态变迁。作者曹文轩在一次访谈中曾提到过:“读者大可以将《草房子》中那个叫‘桑桑’的男孩看作是一个叫作曹文轩的男孩。”这部作品中有作者童年的影子以及情感寄托,精神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本中所涉及的与“桑桑”故事进行串联,这些故事中可能“桑桑”并不是主角,只是借着“桑桑”的“眼睛”来观察,然后再通过“桑桑”的“嘴”将这些见闻表述出来,实际上每一个看似与“桑桑”关系不大的故事又都是在写“桑桑”,同时也为后文的描述奠定了基础。教师通过应用这种层层递进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脉络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对问题思考的角度进行了明确,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有效锻炼。当学生可以准确掌握文章中的基本结构、叙述手法以及重点信息之后,便产生了基本的思维导图意识,将其应用在课下阅读中也同样会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这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培养。
        2.3 语段理解,情境学习
        语段批注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学会批注的方法。例如在《猎人海力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猎人海力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可以从文章中选择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描写,如热心、甘于奉献等。在学生批注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批注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为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路指导,让学生的批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学生能尝试用一段文字去解读一句话时,也就表示他们已能够在原有的感想式批注基础上进行联想式批注。“理解课文含义”的深度内涵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表达内容的特点,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分析。此时,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当所有村民都成功地逃离洪灾后,他们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第7至第10自然段中有关海力布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批注,仔细地了解海力布的品质与其中蕴含的情感。
        3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结合教育发展趋势,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学习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在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不足之处的同时,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在保证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为今后小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薛兴灵.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2]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郝春霞.新课程(小学).20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