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下溪小学334600
摘要:在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增强培养青少年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发展水平,尊重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深化自身对于青少年语文学习心理变化的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全面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给予其更多的学习表现机会,提升其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在课堂活动当中引入趣味教学法可以帮助青少年减缓学习心理压力,提升自身对于课堂活动内容的参与感。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具有符合活动气氛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所学知识蕴含的道理或者内在逻辑关系。小学语文作为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知识内在人文情感的魅力,深化其对于各种思想情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天性出发,增强课堂活动的开放度,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意义及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小学低段基础教学活动中融合课堂游戏策略
小学语文的教育阶段作为语文整体教育活动的基础环节,需要教师全面调动青少年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1]。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能在课堂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力以及长时间集中自身的学习注意力。这便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活动环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时长,增强体验活动或者动手操作活动内容的时长,通过全面延伸课堂活动感知范围的形式来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其对于知识的具体印象,促进其对于知识重点与难点形成良好的记忆能力。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游戏的互动形式,增强语文课堂体验感的同时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感,进而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拼音基础知识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火车比赛”的游戏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声母和韵母,首先教师将声母和韵母分为两列“火车”。如火车头(b)一出现,接着是持“p、m、f、d......”等声母卡片的同学陆续走上讲台。每人右手搭在前一个学生的肩上,左手将字母卡片面向同学举起。火车头发出“呜.....”的一声之后,每个学生按声母顺序读出自己手中字母的发音,最后唱着字母歌回到座位上。另一列火车的车头是a,然后是o、e、i、u、ǖ。在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优势,为其搭配更具动态感的动画背景画面以及节奏性强的背景音乐,增强低年级学生在整体活动过程中的沉浸感与体验感。
二、在小学中高段阅读活动中融合课本剧活动形式
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加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但是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活动中更加注重青少年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个人的文学创作能力。教师应当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书中的故事情节、任务特点、场景描写来增强自身的文学核心素养能力,提升自身对于不同思想情感的感悟能力[2]。教师作为课堂活动内容的设计者应当在设计过程中融合趣味教学理念,增强课堂互动感。
为了调动中高年级学生对于中外名著古诗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其自主进行名著故事课本剧的排练活动。
例如在《草船借箭》课本剧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文中内容重点字词的读音与含义,随后让其在讨论的过程中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诸葛亮和周瑜人物特点所在,最后,教师可以播放影视作品《三国演义》当中对于草船借箭这一故事情节内容的节选视频,来深化其对于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增强青少年对于故事内容的学习印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排练活动,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为其准备一定的演出道具,例如诸葛亮的羽毛扇,道具弓箭等等为课本剧演出增添生动感。课本剧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为语文整体的教学活动增添新的动力,为了青少年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
三、在小学语文的课后任务当中融合社会实践内容
传统的课后任务布置过程中,往往通过课后训练习题的模式来巩固青少年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呈现出课后任务模式固化性以及单一性的特点。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增强青少年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还要充分延伸其文学视野,提升其的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水平[3]。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融合社会实践活动,来增添语文学习活动的趣味感,让其在亲身感悟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文学理解与创作力。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课后任务布置中,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师要让其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充分观察自身周边感兴趣的事物,继而认识事物,让其在回忆、思考、分析以及想象的过程中找到写作的出发点,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事物观察方向,例如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内容等等。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充分调动自身所学的文学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来增强自身对于生活的感悟能力,让其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人生的千姿百态,进而提升情感体会能力。
四、在小学语文的微课视频当中融合趣味教学故事
微课视频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产物对于提升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进行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应当增强微课内容的趣味感,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其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重点与难点。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教学故事为青少年带来更好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母体字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青”字为母体字,开展识字教学活动,结合微课视频动画以及口诀内容让其了解以“青”字为派生母体字所衍生的“请、情、清、精、睛”等子体字。
结束语
小学阶段作为整体教育过程中的基础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青少年在小学阶段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文学创作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意识到趣味教学法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也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学生带来更具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艳松.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84.
[2]李丽. 趣味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汉字文化,2019(24):109-110.
[3]杨金萍.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0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