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施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乔莹海
[导读] 初中语文教育是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课程
        乔莹海
        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  753200    
        摘要:初中语文教育是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课程,全面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是有效实施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准确地确定教学重点,科学地建立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课堂教学策略,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后,中学语文教育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作用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鼓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育策略,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言,敢于讲话,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
1.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意义   
        在初中的传统语文阅读课堂中,讲课的重点更加偏向于老师。一直以来,人们一直在强调老师如何巧妙地安排课程,而很少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同样可以培养优秀的学生,培养一位能够准确记录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生,一名专心聆听和记忆的学生,并成为具有意识形态约束和行为规范的被动学习基准的学生。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标准化的模板,范围从字母,单词,句子到章节结构,从写作特征到中心思想。学生没有独立的意识,没有创新的思维,只能一步步学习而不能改变一个步骤。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因此,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中学语文教育必须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阅读,思考,交流和对话,这样才能产生知识碰撞的火花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学生愿意解释和探索课文中的信息,他们才能有效地探索阅读中包含的深入内容,并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识。没有人可以代替学生对思维和文本识别的理解,老师也不能对所有学生强加主观知识。但是,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经验,并向学生传达阅读的重点。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2.1科学改进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的能力发展
        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转移重心,避免盲目性失调,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各个角度编写灵活多变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和学习能力。
        首先,从这是一门学科来介绍,在阅读教学开始前,应该有一个具有感染力的,引人入胜的介绍,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1]。初中生一般学习的动机都很强,并渴望找出问题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人格特质,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有吸引力的问题使他们更愿意阅读课本。在课堂上,老师根据重要和难点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问题,以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够有信心地回答问题,成功地鼓励他们,从而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信心。
        第二,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本,甚至不同的时期都应考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或整体感知力,或对细节的关注,逐步地或表面地,或从点到面。简而言之,只要不偏离教学内容和法律水平,不随意歪曲教科书的主题,不随意迷惑学生的思想,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培养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优势。


        最后,感受一下语言的魅力,要求教师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审美要求,指导学生增强情感感知,深化体验感,加深文字内容,掌握语言和文字的含义。可以通过角色扮演、阅读和演讲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体验。
2.2优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增加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室中空缺,相反,对教师的需求也在增加,以便利学生完成“自我发展”过程。由于教科书的性质,阅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感知是否成功地创造了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和分析教科书,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语文科目的特点,营造优美的环境,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3]。
        例如,可以使用生活故事进行介绍,从介绍诗歌开始,并回顾过去以各种方式学习新事物。也可以在音频的帮助下使用视听方法。通过视频,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来强调语文阅读的质量和美观,这是一种很强的文学特色[4]。使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来教学阅读,并创建一个通过配乐大声朗读的语言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对于阅读培训,可以使用课件以图片形式展示阅读的艺术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含义。对于科学的解释性文本,可以通过收集大量图表和图片,直观、生动地显示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2.3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并帮助他们建立主观性
        在传统的教室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不擅长说话和回答,即使老师叫了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回答时学生的声音也很小,这种情况很普遍,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成长。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如果教师想改变这种情况,他们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并帮助学生变得主动。许多学生不自信,因为他们害怕说错话,害怕回答错误的问题。老师应该与学生主动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内心,告诉他们犯错误并不可怕,能够学到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这样,逐步建立了学生的主观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使他们在课堂上越来越主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5]。
        例如,在阅读《人民教育版》中文8年级第2卷《海燕》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老师问: “在这声呐喊中,有向往暴风雨的向往。在这声呐喊中,乌云可以听到愤怒的力量,激情的火花,胜利的信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老师问后,他问学生:“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任何人都可以说出他们想要的东西,表达他们的想法,然后一起讨论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能够勇敢地说出来并表达自己,逐渐形成一个好的阅读模式,并提高了学生的主观意识。
2.4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教室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教师可以在各个方面指导学生,并且学生在许多方面都不足以独立学习。为了实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身份,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堂主体需要较强的自学和沟通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这些能力的学生。当学生有能力时,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更轻松地进行交流和学习。这对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身份非常重要。
3.结束语
        语文阅读的重点转移到了学生身上,旨在使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作为语文老师,需要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观察问题,鼓励学生以多维的眼光观察,思考,想象。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华成.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24.
[2]阙小香.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J].考试周刊,2019:63-63.
[3]李建华.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51.
[4]丁荣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6.
[5]王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90-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