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李春丽
[导读] 语文原本是接近生活的一门学科
        李春丽
        黑龙江省青冈县人民小学校
        摘要:语文原本是接近生活的一门学科,但传统的教学却使我们觉得她遥远而又枯燥,为了让学生学会品味语文,对语文感兴趣,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以此为方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课教学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素养   教学
        语文,原本是最接近生活的一门学科,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具备语文素养,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足见其重要地位。但传统的教学使我们觉得她遥远而又枯燥。为了让学生学会品味语文,对语文感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以此为方向,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经典读起来.
        学习语文必须重视积累,那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多读书,多读好书,多读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历经岁月的洗礼,积淀下来的都是哲人思想的精华,从名著中汲取文化的精华,拓宽视野,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是我们可以既“读万卷书”,又可以“行万里路”。所以平时教学中,可以定期举办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读书汇报会等,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做到知识积累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活起来.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具有一种心理启动的功能,在一堂新课的开始,教师巧妙的导入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的分散思维聚拢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新课导入中费尽心思,力求做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在课堂导入环节,歌词导入法。就是利用学生酷爱流行歌曲的特点,根据所要学的课文内容,找到与之相关的歌曲,用歌词来吸引学生;诗歌导入法,这种导入方式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息。先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歌渲染课堂气氛,然后再根据所学课文的情调选用几首与之相匹配的诗文,或悲伤或喜悦,引起情感共鸣,这种导入法既陶冶了学生,又可以导入新课,一举两得。例如我们在学习《故乡的芦苇》时,用描写秋的古诗文名句引入,感受不同文人笔下秋的独特感受;模型导入法。用模型导入新课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便于从领会文章内容。当然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导语的艺术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诱发学习的动机,开拓思路,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承前启后建立新旧联系。因此,教师应大胆创新,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同时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适时转变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可以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让小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合作探究,有意识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形式上,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比如设计精彩的导语,做到先声夺人,吸引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比如朗读比赛,指导朗读技巧,以读促悟。在朗读中把握作品情感,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也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具有一种心理启动的功能,在一堂新课的开始,教师巧妙的导入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的分散思维聚拢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新课导入中费尽心思,力求做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三、语言美起来.
        加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言。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是个人修养的外化。小学生天真浪漫,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可塑性非常强,所以利用语文学科的学科优势,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思维习惯,竞争意识,大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人。冲分发挥主观能性。重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例如每节课前2分钟口头作文或者3分钟演讲或者背诵名篇佳句,也可以组织小型辩论会等。这样既锻炼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创造一个大语文的环境。小到日常交流口语表达,大到人际交往社会实践,都要加强语言修养,真正做到让语言美起来。
        四、作文靓起来。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疼学生最抵触的。多数小学生提起笔来不知所言,痛苦不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写作要与读、说有机结合,阅读与口语交际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是提高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阅读课和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除了课本的知识意外,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不仅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学到课外知识。为学生创造读书的空间,让学生多读书,遇到自己认为好的词语、精彩的段落和优美的语句,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可以表达自己的评价和心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积累写作素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或场景,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如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家庭中的生活场景,社会上发生的焦点事件,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还可以记录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不仅培养了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只有在平时教学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打好基础,才能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爱群.巧用导学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以“走进《认识古诗文》,感悟图形外的世界”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6(9):4.
        [2]崔峦.阅读教学的成功转型———孔凡艳《从"学案"走向个性化学习》一书的启示[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5(11):25
        .[3]汪淑珍.言在表内意在表外———中高年级语文课导学案中表格的有效运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12):47-50.
        [4]林柳青.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导学案”依托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初探[J].教育界,2015(4):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