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操作活动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姜莉莉
[导读] 新时期要求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姜莉莉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江苏省 苏州市   215002
        摘要:新时期要求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进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入手,讨论如何利用操作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操作活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低年级是打下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对于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普遍活泼好动,课堂纪律性较差。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需要合理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现玩中学、学中做。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一)缺乏学习兴趣培养
        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而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加之很多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感觉学习过程较为枯燥。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保证教学进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一旦学生思想放松,再想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十分困难。从学生的角度讲,很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加强观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然而教师往往依赖于“题海战术”,这种方法固然可以让学生掌握解题方式,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更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可以让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需要将操作活动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1]。
(二)课堂纪律性较差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普遍活泼,要求学生保证课堂纪律一般短时间可以对其进行约束,但是要想在35分钟听从教师的指挥和引导存在一定难度,并且学生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也会由于缺乏理解而兴趣不足,甚至会出现破坏课堂秩序的情况。而学生普遍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一些游戏,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当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做好兴趣的培养十分关键,然而当前很多教师未能结合学生年龄特征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而是沿用多年的教学模式。比如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没有任何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不重视兴趣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会带来不利影响。新时期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2]。
二、如何利用操作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个人想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兴趣无疑是最重要的催化剂,对于小学生来说同样如此,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兴趣的投入可以逐渐提升学习成绩,但是课堂学习必须遵守课堂纪律,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良好课堂秩序的同时学生关注学习,让其愿意思考问题,比如学习“位置”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强调课堂纪律,如果学生未能遵守课堂纪律,那么在期末结束后教师就会把小红花发给别人,并且在荣誉榜上公示,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努力这个“位置”就会属于别人。在强调这一问题后,教师可以继续进行有关知识讲解。

比如在学生座位安排上,教师指定中间的某名学生后,让学生说出班级前排第一名学生以及后排最后一名学生如何通过前后、左右的移动到达指定学生的位置。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转移到课外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也就是让学生每5人一组,然后并排站立,之后教师可以点名第2排第3名学生,学生如果能正确举手示意,则说明其对位置概念有所了解,之后教师需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3]。再如图形的运动当中,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物体或者模型,新时期教师可以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相似的图形,比如师生来到游乐园,会发现的驾驶舱和方向盘是圆形,摩天轮的长臂组成了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开发其智力,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操作性强的游戏,比如20以内的加法运算,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算法,不过一旦超过10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会犹豫或者计算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把好的积木和大纸箱准备出来,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计算。比如可以将6块积木放进纸箱,然后再拿出3块积木放在纸箱外边,问学生纸箱里还有几块积木。学生回答还有3块,之后教师再加入8块积木,学生就需要动动手指进行计算。教师还可以布置动手操作任务,比如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个知识点,可以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当顾客,在教师面前摆放单价为3元的油笔、10元的文具盒、30元的书包。让学生思考如果手中有100元可以买几个书包,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根油笔,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通过思考就会更有学习兴趣,要比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或者观看教师操作效果更好,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更加听从教师的要求。
(三)设计游戏活动
        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普遍厌恶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选取小组长,按照教师的要求监督大家做好游戏。做好准备工作之后需要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在游戏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中收获到哪些数学知识,比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每名小组当中有4名成员,在学生的比拼过程中大家就会保留较高的兴趣。如果计算正确则可以继续留在小组当中,如果计算错误需要由下一名成员进行计算,最终小组成员人数较多的队伍获胜。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移动火柴棍的游戏。比如在100以内的加减法当中要求学生移动一根火柴棍确保等式成立,这个趣味性的游戏通常会引发学生广泛参与。整体来看,通过做这种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游戏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做游戏,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共同思考、相互配合。以往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其中一名成员计算出正确结果之后,其他学生就不愿意思考,而二人合作的方法可以保证相互独立思考,并且能够帮助对方进步,关键在于教师分配的两名成员水平较为接近,进而共同完成游戏任务[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设置相关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习兴趣,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理进行活动的设计,并且要确保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晨芳.小学低段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操作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1(24):32,24.
[2]闵卫中.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中存在问题及改进[J].才智,2020,16(1):14.
[3]索静.指尖上的趣味数学——操作活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新课程,2020,28(31):161.
[4]於慧燕.运用操作活动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20,23(89):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