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婕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学164300
摘要:目前,针对学生“不小心”做错题,比如题目没有看、计算粗心、进位错误,还有在搬运自己答案时出现的错误,通常这些问题被教师发现时,经过提点,学生会感到醍醐灌顶,但是下次可能会再次出现这样的错误,毕竟其还只是小学生,但是多次提醒却会让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下降,老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受到些许影响。然而,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十分有必要,需要学校领导和家长共同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错题成因和解决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成因;解决方策
一、小学数学错题的成因
错题出现最多的地方,无异于平时的测验和期末考试,这些错题主要集中反映出了教师的教学问题,也突出了学生平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不足的地方从而进行因材施教,只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改正,教师才能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粗心问题
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出现粗心这一问题,小学阶段尤为明显,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小学生通常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活泼,写作业时三心二意,读题目很喜欢只扫一眼,并没有用心读。这样一来,特别容易遗失重要的信息致使答错,比如,做应用题时,本应该按照题目要求去解答、填写,却因为以上这些原因,遗漏了题目给的解题重要条件,导致最后答案错误、分数低。或者因为书面整洁度,潦草的书写,会让教师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工作量。那么如何辨别学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最简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其所出现的问题。显然,应该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教师也要观察学生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需要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
(二)知识点掌握不牢
加减乘除在小学生的各种练习题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想使学生不被这些计算题给难住,就需要不断让学生做课后作业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减法往往掌握不牢,对十以内的减法记不清,若是家长或者教师提问,都不能对答如流。比如8—2=多少,6—3=多少,有时还需要数手指才解释该问题,这些学生在日后要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加大对计算题目的练习。也有学生在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知识点混乱这些新问题。比如,学习了乘除法,那么随之迎面而来的问题就是背乘法口诀、还有混合计算,是先算加减还是先算乘除,这些问题还没有彻底搞懂运算法则,缺少平时练习中的计算量。以上问题并不在于个别小学生对数学不敏感,也不仅仅归咎于大脑发育不全。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掌握基础知识。
(三)旧知识干扰
不论哪一门学科,学习起来的难度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表象到本质。想要让小学生毫无负担地学习下一节知识点,就需要教师教学生如何总结该单元的知识点。
这样一来,不仅学生明白了整理知识点,还可以让其印象更加深刻,让自己做好迎接下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比如,学习小学数学新单元时,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正迁移,要做到让学生毫无负担甚至是毫无压力的接收知识点,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新挑战,也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迎面而来的问题也会出现负迁移,新旧知识互相干扰,如何让学生不在知识的海洋中迷糊,这时教师需要做新的解决对策。比如,手、脑袋的做法和想法完全不一致,脑子里面想着4+3,而手里却写着4*3。又比如,由于前面的出题内容相似,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后面题目也是如此,这样的一个肌肉记忆,最终会导致学生吃亏。
二、小学数学错题解决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于完成题目的检查
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是最能发现学生的单元知识内容,是否被其汲取的途径之一,也表现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如何,侧面也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学习习惯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完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和努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家长悉心教育,而教师需要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学生,平时课上为学生解疑,这些做法不仅能培养学生从小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能培养其思维模式,提升自我判断的能力。
(二)加大数学习题练习力度
作为学生的知心好友,教师需要深刻体会到练习量,是可以带给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点的好方法,这个方法不仅代表着延续课堂的一个方法,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其独立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这些小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如何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好,这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家长的密切关注。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一个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如何成为学会学习的人。”而作为教师,要明白课前备课的重要性,需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加强学生对迁移数学的理解
迁移不止是一种学习的技巧,还是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就是不断运用已学会的知识、技能、方法,融入到与之相似的内容中,这不仅表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睦关系。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成绩,理应因材施教,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所包含的问题。针对这些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达到学生乐意在其中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陈萌.小学数学低年级错题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60-61.
[2]林君.低段数学计算错题的成因与巧妙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