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田薇
[导读] 音乐对于人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人感受到苦难的时候,也可以慰藉人心
        田 薇
        空军郑州蓝天幼儿园,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音乐对于人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人感受到苦难的时候,也可以慰藉人心。音乐也可以是人类情感的宣泄,将自己的情感借助音乐宣泄出来。学前儿童的性格使然,他们比较单纯、天真与可爱。因此,将音乐与学前儿童的教育贯串起来,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引言
        众所周知,学前在整个教学阶段起到基础性地位,对于夯实学生的基本功、规范他们的行为能力、培养正确的道德修养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音乐与人们传统认知上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有较大的不同,它并非考试科目,使得很多家长和教师对于音乐教学存在不重视的现象。长此以往,音乐教学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低,对其认识不准确。针对这样的现象,音乐教学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原则,转变对音乐课程的错误认识,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
1 音乐教育的意义
1.1 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学前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人作为拥有复杂情感的动物,就是从学前阶段开始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幼儿真正脱离家庭环境,扩大自身的社交范围,情感也变得日趋复杂起来。国外的一所音乐学校一项多年的研究发现:凡是曾在本校接受过音乐启蒙的学生,在成年之后,依旧对人、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的活动保持着很大的热情。与学习和工作中,也能够更好地面对成败得失,积极乐观地面对艰难险阻。这便是学前音乐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它能够将儿童时期所具有的那种创造力、探索欲延续下去,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也不会影响学生这种内在的品质。如果学前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音乐启蒙,受到更种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熏陶,他们就能够在日后的人生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
1.2 学前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听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人们经常会谈论有些幼儿五音不全或者是有些孩子不会唱歌等,出现这些话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孩子可能存在听力上的问题。一些科学研究和调查发现,培养听力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幼儿阶段,孩子在进入12岁之后各项机能基本发育完全,不再接受学前教育,所以对孩子进行音乐听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孩子12岁之前。一般孩子的音乐听力越强表明孩子的音乐能力越强。而且,孩子的听力是可以逐渐培养起来的。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主要的音乐练习就是通过对声音的快慢、长短、强弱的学习和分辨中进行练习的,在不断练习中学习音乐。在长期的音乐训练中,孩子能够在进行声音的辨别和学习中提高自身辨别声音中细微变化的能力。再次,通过学前音乐教育,孩子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幼儿阶段开始进行审美的培养主要是在感知不同声音材料中得到提升。
2 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策略
2.1 凭借节奏的演练,深层次挖掘幼儿的音乐情趣
        幼儿们生性活泼好动,总是打打闹闹闲不住,所以,对于幼儿,教师可教他们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游戏,这类活动颇受幼儿的喜爱。鉴于这一特性,教师要一方面透过肢体动作譬如拍手、跺脚等,凭借节奏韵律进行演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恰如其分的敲击乐器,援引幼儿跟着节奏扭动身体,伴随着韵律和节拍,在乐器演奏活动中衍生出音乐的韵味及美感。还有,教师要注意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音乐是具有能量的,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优美的旋律会刺激幼儿的大脑,从而促进了幼儿的情商,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这期间,幼儿的联想和判断力也会随之增强。
2.2 将游戏应用在教学中
学前阶段的学生可能更喜欢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课堂的诉求,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游戏教学,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采用游戏进行教学,例如,学习“找朋友”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围成一个圈,一边做丢手绢的游戏,一边唱歌,这样的话,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利的,这样也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们构建出能够进行音乐游戏的场所,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自由的游戏空间,推动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当中来开展音乐游戏,进行音乐学习。教师还要去重视游戏场所的环境设计,比如可以在教室墙壁上挂一些与音乐学习内容有关的图片,一些比较著名的音乐家画像等等。
2.3 采取身体教学加深幼儿的音乐感受
幼儿在进行音乐学习时,肢体会不自觉的表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这与幼儿的身体与心理的发展规律有关。教师要对幼儿的肢体动作表示肯定,鼓励他们表达对音乐的见解。例如,在学习《拍拍手》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节奏点,拍手或者跺脚等。如歌词中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等地方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歌词内容,鼓励学生完成相关的肢体动作。这种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音乐教育方法对孩子的音乐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都有重要帮助,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帮助。根据以上的例子与教学案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利用一些歌曲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开展教学互动时,鼓励学生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4 设计多样化的、有趣的教学形式
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要设计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有趣的教学形式,比如,课堂教学开始前,老师可以根据音乐的教学内容将课堂当作是马路或者是动物园,在播放的音乐中,学生办成大象、小熊或者是熊猫的动作进入课堂,这样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生动的音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形象比喻的方式来讲解单调或者难懂的音乐内容,比如,在教导学生认识和学习音符的时候,老师可以画一栋音乐大楼,教导学生了解音乐有高中低之分,这个音乐之家里有七口人,分别代表着音乐的七个音,然后他们走在楼梯上,会根据自身的音节高低顺序进行排列。通过比喻拟人的方式教学,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能够学会打节拍,并且对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与每个家庭的不断关注,教师要对幼儿开展全面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地加以改正。要对幼儿在音乐教育中的点点滴滴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不断的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试论多样化的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J].科幻画报,2019(11):52.
[2]陈丽群.试论多样化的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7.
[3]谢芳.如何有效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9,39(19):220-254.
[4]韩李佳.浅谈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休闲,2019(07):232.
[5]王冉.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