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谢新
[导读]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当代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创新,人们发现数学教学内容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谢新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当代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创新,人们发现数学教学内容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数学教师在对高中生的授课过程过程中,理应运用客观的数学逻辑思维,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数学思维的应用方式。向学生传授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就题论题,在教学中多运用数学思维,来带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他们解题的过程中逐步的明白解题思路,长此以往循序渐进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本篇文章结合自身在高中的授课经验就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教学方法;高中数学
        引言: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教学而言,不能运用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生硬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将课本内容融会贯通,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讲授。作为数学教师,不仅仅是教会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握住数学解题时的思维与想法,这样学生遇到相似的问题,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不懂得变通。因此在教学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散思维,让学生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着眼于现实能够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只是在考虑如何获得更高的成绩,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样对于高中生而言,高考迫在眉睫,为了节省时间对于数学的推导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的,自己没有尝试过如何得出数学公式的由来。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使学生的解题思维受到了限制,这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解决问题的思维学科,以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不能把握住数学的灵魂,学生就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方式,更不会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只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枯燥无趣,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就算有部分人取得了高分,也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高中的教学的意义就会缺少很多东西。数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真正让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与数学融为一体,从心底爱上数学。
二、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课本上的知识大多是枯燥的公式和计算过程,学生很难去理解记忆。老师应该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便可以用小组合作探讨法、数型结合法、启发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应用学习小组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要做的便是把他们的这些思考能力与数学的思维模式结合起来。

而小组讨论学习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过程在数学课堂上的表达出来,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会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授课过程会会抛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笔者会在最后对学生的不足加以指点,对他们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这种小组教学模式使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降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中的数形结合也是一种很好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它通过简单的图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化为具体的数学形状,化抽象为具体,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采用这种思想可以让学生摆脱数就是数,图就是图的惯性思维,将数和图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图形是种具体的东西,能把复杂的数字通过各种数学关系联立起来,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例如在学生学习圆的轨迹方程这一课题时,单纯的思考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通过把点的运动轨迹在草稿纸上画下来,能够很直观的了解到点所运动构成的图形,进而解决这一数学难题。
(三)启发性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在启发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将已经发现和挖掘出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将其有机联系在一起。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的视角上进行设计,数学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教师通过事例将抽象的数字融入到学生的生长点进行二次启发,逐步让学生透过表象看穿本质,达到去其糟泊取其精华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椭圆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与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把椭圆的知识点与圆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降低了学习过程中记忆难度与思考难度,培养了学生数学的思考能力。
结束语
        数学思维是数学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老师们教学中的重点,需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从各种方面来应用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自己实际掌握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热爱数学,而不知识简简单单的课本知识与卷面分数,这才是数学教师的基本目标,这也是数学思维方式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最好的体现,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军 加强"问题解决"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途数学教学通讯,2006,(01).
        [2]李明杰  高中数学课堂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6.
        [3]姜正凯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4,(1),11-14.
        [4]张智灿 基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5,(11),34-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