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
新疆喀什第二中学 844000
摘要: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各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初中教学在学生学习阶段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科教学过程时,需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总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在初中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和演示。尤其是近些年来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改变。在新课标背景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科学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情况分析
初中的学习生活在学生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还是知识的传授,都必须利用合适的方法。在初中数学的过程中,教师未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情。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在进行初中教学时,教师往往会片面化的判断,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具有抽象的特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未能利用实际模型进行课堂演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开发程度不够。因此在进行初中教学时,教师应尝试转变教学思路,利用信息技术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2.1利用信息技术可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初中的授课形式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在统一的时间班级同学坐在教室,由教师主导进行课程讲授在教师进行讲授过程中,往往是由教师主导。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课后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集中展现。数学的学习效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在讲解数学问题中,可以将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展示数学探究过程,提升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查找视频,讲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并根据图形的平移变换让学生实际操作,由四个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通过面积计算得出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减少教师演示的时间,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的奥秘,提升学习兴趣。
2.2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讲解初中数学的重难点知识和习题
纵观初中数学教材的目录,我们可以得知初中数学主要分为几何图形和代数等问题。在讲解函数过程时,可以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入手,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画图技术进行函数解析式的演变。在上课演示过程中,教师输入不同的函数值,出现不同的函数图像,通过对函数图像的分析,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性质,促进学生的更好应用。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函数概念转化为具体实际的图像,学生可根据图像掌握具体知识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对重点进行有效强调[2]。
在教师进行习题的讲解过程中,传统的讲解方式是教师画图后在黑板上进行图形和计算过程的演示,由于平面的限制常常导致习题讲解效果不理想,因此数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对题型当中涉及到平面想象的问题进行集中展示,展示数学习题的具体解题步骤和过程并标注扣分点,这样可以从平面上升到立体,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在学习同类型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在屏幕上将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时,基础图形为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在讲解性质概念时,可以借助软件将图形进行平移变换,改变不同角度和不同边长后分析性质,在解题时也可以将步骤展现在投影上,学生可对照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达到讲解习题的效果[3]。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复习课同样处于重要地位。复习课可以再次将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将知识点进行合理运用,而教师在复习课很少运用信息技术,很少思考二者的有机结合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PowerPoint等演示来进行题目思路的讲解和分享,还可以借助平台扫描同学们的步骤和结果,在课上集中讨论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在复习课中学生也可以利用软件进行错题的修改工作,应用软件技术自我纠正,更新整理习题的模式,形成数学习题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 2.3利用信息技术以“生”为本,提升学习的主体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最多的便是讲授法,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师主导的课堂变为学生主导的课堂。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将班级同学分组,每一小组的同学自主预习后小组讨论并借助PowerPoint课件展示四边形的不同形状,进而讲解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巩固所学知识,教学的主体性可得到有效体现。主体性的体现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活动机会。在上课前期教师可借助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展示数学图形的奥秘,在上课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展示。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性质,讲解对称性和增减性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在幻灯片上展示蝴蝶的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对称性的特点。在接下来的讲解过程中,可借助专业的图像软件,学生自己给出不同的系数值,将图形进行变化后分析对称性和增减性的变化。其次,在学习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这一章节时,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展示图形的变化。通过信息技术的自主展示,学生可更好了解平移变换的特点,合理运用数学知识[4]。
2.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课堂的整合,减轻教学负担
在进行初中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除了在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外,在课下也可以将其应用于数学作业辅导的过程中,这样可有效减轻教师课外辅导的工作压力,首先可利用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在备课前期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查阅,通过网上教育资源直接查找相应的知识点信息。其次可以优化作业的批改方法,利用技术软件或技术平台在线上进行作业批改,有效减少工作时间。在考试后也可以借助软件和网络平台对学生的错题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每道题的正答率,分析年级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在进行阶段,模拟数学考试或其他测验时,可借助网址网站和教育教学平台在线上模拟组卷模拟出题,这样可有效减少教师自主出题和打字的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结束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务必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本身。在讲解过程中时刻牢记学生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本,不断思考创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龙.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未来英才,2019(8):102-102.
[2]袁良铨.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 新校园( 中旬刊),2015 (2):136.DOI:10.3969/j.issn.1672-7711(z).2019.02.118.
[3]项小红.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有效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1):192-192.
[4]祁晓慧.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J].科学导报,2018(1):3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