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郑丽娟
[导读] 我国新课标提出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郑丽娟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金沙路第三中学  674409
        摘    要:
        我国新课标提出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该过程可以利用微课来完成。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微课来丰富学习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和加强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以及对化学规律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微课教学; 预习习惯; 小组合作; 课后练习;
        
        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是化学物质的结构和关系,这些是化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基础之上就可以形成化学逻辑,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使用到实践过程当中。要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应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
        一、初中化学当下所处的困境问题
        化学课程属于一门逻辑性较强,课堂理论知识较多,课堂氛围较为严肃的课程,其中涵盖了许多抽象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方程式,这些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此外,初中化学当中还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很难单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解释这些概念,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水平较低,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明白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初中化学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较低,甚至完全不喜欢学习化学【1】。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特征优势
        微课主要有三个优势,第1个优势是主题明确,内容简短且精炼,大部分微课的时间在5~7分钟左右,时间较短,因此其中的内容主要围绕核心观念来开展,学生可以在碎片时间内进行学习。第2个优势是各个微课之间的板块相对独立,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展开进行论述,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影响其他版块的内容,而且可以与其他板块进行自由组合,提高知识的逻辑性。第3个优势是微课使用方便,内容详实,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微课支持在线播放和下载,学生可以利用它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课已经被应用到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而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初中化学可以把微课结合到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微课对学校教育方法和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在工作过程当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使用微课来完成教学内容,把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构建初中化学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2]
        
        三、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培养预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在开展化学知识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上所要讲授的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学习的针对性。除此之外课前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时把精力更多放在治道重难点问题的研究过程当中,课上跟得上老师思路,从而为学习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课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该重新认识物质的概念,意识到物质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识。该节课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内容,所以在开展教学过程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为提高预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提前布置问题,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的开展预习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用醋去除水垢,哈气,水蒸气,饭菜变酸,泥沙沉淀等属于化学现象还是物理现象?你在生活当中所看到的最小的物体是什么?利用这些问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学生依据教师的问题利用教材和各种设备进行预习,分析教师提出的现象,增强对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认识,在课堂学习之前有些准备,课上才能跟得上老师课上的教学进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预习,让学生提前掌握知识,激励学生课上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反应速度,增进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3]
        
        二、小组合作模式,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真正学到知识,有能力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之下大胆质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化学问题,从而不断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水的净化这一课的内容要求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完成水的净化过程,并且区别软水和硬水的差异。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小组内的成员会提出多种净化水的方法,例如使用过滤器进行水的净化,还有学生认为可以把水放置到大口容器当中,在容器中间放一个超过水的小容器,其中放置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中间放一些石子,使塑料膜的最低点和小容器相对应,然后加热大容器完成过滤过程。课堂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求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总结一些方法,在完成讨论过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办法和教材当中的方法有何异同点,此过程结束后,学生会认识到大多数方法都是简单的过滤,例如加热水实际上属于蒸馏,在学生基本了解一些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用微课展示学生总结出来的办法,并且利用微课展现一些基本的实验步骤,让学生了解制备纯净水的具体方法。通过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思维水平。[2]
        
        三、加强课后练习,夯实学生基础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后练习过程,学习完一个阶段性知识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不断进行课后复习,以此来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此外该过程还可以查漏补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练习形式,减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枯燥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学习化学方程式这一课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能量守恒定律,为后续化学公式的配平工作奠定基础,在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微课来不断学习,了解配平的规律,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利用微课来进行练习指导,既可以降低工作负担,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具体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有设计感的微课还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把公式拟人化,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提高练习的趣味性,最终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当中进行探索,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基于微课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77.
        [2]吴文胜,刘雅芬,刘家仪,吴燕妮,陈志胜,郝向英,王赵志.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广东化工,2019,46(08):219-220+218.
        [3]于文霞.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结合途径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109-110.
        [4]王秀红,赵颖.透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两贴近”理念的落实状况——初中化学“饮用水”一课的个案分析[J].化学教育,2007(08):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