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旗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市 300134
摘要: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广告传播学概述》教学改革,是根据“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准则,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思路,将《广告传播学概述》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匡正广告价值导向问题、实现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的尤为必要。
关键词:课程思政、《广告传播学概述》、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突出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以德育人功能。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遵循价值统一的原则,结合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国家社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
一、《广告传播学概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在传播环境日益巨变的背景下,动画广告专业作为创意传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专业教学应秉承着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理念,在能力培养上以培养“多元化、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为目标。《广告传播学概述》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核心专业课,充分体现着动画广告导向的专业特色定位,作为应用型课程,在课改契机下顺势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助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崭新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1、价值引领方面
积极响应党中央“美育育人”号召,艺术教育要秉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在价值引领上坚持美育教育、坚定民族自信的办学理念,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作为学生学习课程的重要目标,切实把民族自豪感、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等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内容根植于学生内心。
2、能力培养方面
面对媒介跨界融合发展的信息传播格局,引导学生正确观察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将“广告导向”问题前置,培养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媒介运作能力。培养学生商业敏感度的能力、竞赛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技能,培养学生“传承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知识传授方面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的需求,是育人的创新手段,对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本课程以引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为己任,培养学生掌握广告传播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广告的创意表现方式、动画专业与广告的关系、掌握影响广告表达的分析方法;掌握广告创作的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和广告表现的视听语言(镜头运动、镜头组合、声画关系等);掌握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能够进行项目设计工作。
二、《广告传播学概述》教学理念“思政”
专业课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树立起正确的课程建设理念。“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课程观,不仅要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外,还要再形成价值引领的第三重目标,落实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的建设使命。《广告传播学概述》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用“嵌入式”思政教育思路,将课程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专业知识中,提高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契合度,通过引起学生对认知和情感的共鸣,吸收这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品质。
三、《广告传播学概述》教学结构“思政”
《广告传播学概述》理论课的讲授以网络精品资源课程为依托,在讲授过程中,融入大量优秀广告案例,将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要求学生知行合一,利用兴趣支撑,引发思想共鸣,坚持公益优先,将德育目标外化于行。变革学习方式,开设分享课堂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并将思辩过程纳入成绩核算。
这一环节的设置承上启下,通过一定数量广告作品的集体点评、共同总结广告品牌策略的知识,在后面的实训阶段有了他们的广告创意策略会更加的精炼准确。倡导“以赛促学”,把各类广告大赛、创意大赛引入教学活动中,以大赛的标准和要求替代原本的课程衡量标准,直接让学生参与各项赛事,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赛能力、丰富参赛经验,锻炼了学生的商业敏感度。
四、《广告传播学概述》教学内容“思政”
课程思政”直接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要挖掘专业课思政教育资源,深化教育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广告传播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中,并侧重敬业爱业、责任担当、创新意识等的培养。
首先,将广告法规知识点与“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的思政内容相结合,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在学习广告传播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慕课”的方式,观看国家精品课程讲授的广告发展沿革,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广告的作用和功能,意识到在传播广告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是与非、荣与耻、黑与白,要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当引导学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也能够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广告法律法规,播放如片面追求眼球效应遭市场冷遇、违法违纪等负面案例,作为负面教材,惊醒学生不忘初心,不要被物质蒙蔽,做一个正直、真实的新时代广告人,更好的实现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教学目标。
其次,在讲授广告品牌传播中将广告品牌策略的学习内容与“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的思政内容相结合。教师讲授品牌传播策略的知识点,使学生现在脑海搭建出理论框架;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以“品牌强国”为主题,开展对中国品牌的广告传播策略讨论,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开设分享课堂,组织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在理论和案例思辨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对“国家品牌”、“品牌强国”、“中国品牌”的讨论与分享中为主题,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情怀的形成,实现了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再者,讲授动画制作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和制作,将大量优秀动画广告案例赏析结合“大国工匠精神”的思政内容。采用“慕课”的方式将CCTV记录片《大国智造》第二专题让各位同学提前预习观看;在学习案例鉴赏方法和培养鉴赏能力的同时,解析大量制作精良的优秀动画广告片、动画大师、广告大师的创作经历,激励学生精于创作,承担起中国精品广告制作的重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精于创作和制作精品,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的双重目标。
最后,在课程中将商业广告的传播策略融合校本特色“商学素养”的思政内容。教师为学生搭建出商业广告的传播策略框架,为下阶段竞赛的选题和创作奠定理论基础;并以各类大学生广告大赛、创意大赛为依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加比赛,“以赛促学”培养其适应社会营销传播能力,培养学生的竞赛能力和商业敏感度;要求善于在作品中使用弘扬社会价值观的、正能量的创意元素,引导学生创作有思想高度、文化品位与人文关怀的商业广告,实现了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五、总结
广告传播学概述课程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配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思路,从理论—理念—竞赛—创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满足学生知识吸收和创作应用的实战需求,并做到任课教师、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与教学育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授课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薇.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广告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以公益广告课程为例》[J].传媒, 2019(9).
[2]黄春美.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创新 ——以《音频广告》为例[J].新闻知识, 2019(10).
[3]钟俊生,左浩淼.新时代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
[4]汤旭梅,李芳芳.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美育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4).
[5]杜小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J]电子商务,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