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贾晓凤 徐虎祥
[导读] 在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培养出来的环境工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
        贾晓凤  徐虎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建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46)
        摘要:在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培养出来的环境工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为此,本科院校应当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环境工程专业的相关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本文将对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就业导向;环境工程;专业教学
        1.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学生提早进行职业规划
        对于各大高校专业而言,就业率是学生在选择院校专业时参考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正因如此,各大高校专业都会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就业率。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而言,要想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在对毕业生进行本科阶段课程的设置与授课环节,都应该尽量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对将来工作方向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从低年级就地未来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点,逐步完善相关职业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如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领域有兴趣,可以多关注此行业,从理论课、实践与设计环节、双创等多方面深入探究。唯有如此,学生在未来求职与就业中,才能从容应对。
        1.2有利于学生掌握工作必备技能
        大学阶段所学知识,与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实际应用知识,往往存在一定出入,非常有必要缩小或消除造成这些脱节的因素,如教材、教师知识储备、实验设备及行业技术的飞速变革。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技术变革信息,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尤其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会让他们更受各大企业青睐。
        1.3有利于教学改革
        新时代社会发展迅速,因此高校教学也应当积极求变,努力让教学的步伐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在时代浪潮中积极求生。环境工程专业要想成为紧跟时代步伐的专业,就必然要以就业为导向展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提高专业就业率,让专业发展前景更好。
        2.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现状
        2.1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前景越来越明朗
        在当前全球化环境治理以及绿色思潮兴起的形势下,以及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后,全社会对环境保护问题极为关切,由此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在社会环保设施运营管理、高效节能环保装备开发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人才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伴随着环境工程专业迎接人才发展机遇的同时,必然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提出更多的要求。
        2.2环境专业本科就业率仍然偏低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面虽然广,但环境专业本科毕业生更多被私企等规模小的环保公司吸收,吸收能力有限,本科毕业生初入行的薪资水平也偏低。2020年本科毕业生在环境保护相关职业就职的人数,仅占到了总毕业生人数的27.9%,亟需高校在本科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改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提高竞争力。


        2.3专业毕业生更倾向于大城市
        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环境建设,把它的高度提升到了与经济建设并齐的位置。尤其是一些经济高速发展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这几年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投入,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与环境工程相关联的岗位需求。截止2020年的数据显示,13%的毕业生去了上海,12.2%的毕业生选择了北京,6.6%学生选择了华东地区。因此,到大城市谋求发展,仍是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心仪选择。
        3.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策略
        3.1进行有针对性课程改革
        对环境工程相关专业而言,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今后学生参与工作时的根基,同时要结合学生今后的就业领域,对相关课程进行针对性改革,加强实践环节。高校应当每年对现有的主干课程进行评估,将课程内容与环境工程相关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对比,适量删减不重要或已经落伍的或实用性不大的教学内容,将更多的学时投入到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专业性或综合性强的课程,在现有的专业实践安排基础上,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训时间和内容安排。如此一来,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便会更多的向就业方向偏移,学生在就业后,面对各项熟悉的工作,也不会有太大的落差感。
        3.2加强教师团队的继续教育
        大学的教师团队,是各大高校的宝藏。因此,环境工程专业办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会受该专业的教师团队水平影响。在未来,要想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高校就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师团队。如多与大型优秀企业联合,对教师团队进行企业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相关教学中充分联系实际,努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此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要求教师们自觉参加本专业相关的继续教育,强化自身专业知识。
        3.3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就是按照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程度,在人才培养中注重“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个性化课程”的模块化架构,通过有序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抓好专业知识课、个性化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三类课程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性人才。
        3.4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对于当今大学生生,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应加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专业学习、短期或长期培训、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方式,要逐步提升教师对创新创业教学的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从初创型逐步走向专业化;另外也应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兼职,搭建了教师与企业间的桥梁。相关教师专用特长与企业间形成长期的技术服务关系,在服务中得到实践锻炼,从而“反哺”学校教育。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相关政策正在拉动环保产业发展,推动市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实习设计等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里,更好更快地进行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率,并将所学与实际工作结合,发挥人生价值。大学的作用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因此,结合社会发展来对专业教育进行适当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更是高校的责任。相信在将来,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会有更加光明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叶恒朋,孙杰,杜冬云.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
[2]陈莉荣,谷振超,张铁军.就业导向下的环境工程专业转型改革探讨[J].山东化工,2020:143-145.
[3]孟国强;李素矿;黄少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No.441,36-4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