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苗
建始县县直幼儿园 湖北建始县445300
摘要:2007年以来,多媒体课件、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信息化建设等词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词汇。从国家政策的重视与支持到各省市、地区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现状表现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初现成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信息化资源严重匮乏,专业化水平低;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缺乏有效培训;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用较广泛,但应用与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资源;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家园共育
教育信息化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人们坚信以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习过程,构建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领域,不少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对现代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抱以较高的期望,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没有像中小学领域、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领域成熟。“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不均衡。
调查显示,不同地区园、不同性质园、不同等级园的教育资源很不平衡,城乡、区域的差距有扩大趋势。而且,学前教育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匮乏。目前,幼儿园的课程都需要幼儿园根据《纲要》《指南》精神及一定的课程资源进行园本化改造,才能形成适合本幼儿园的课程,而幼儿园对多媒体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幼儿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
信息化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知识与技能、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虽然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认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幼儿教师的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整体水平不高,幼儿教师信息化知识薄弱,信息化技能较低,更遑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水平。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教育信息化管理可以理解为对教育信息化这一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管理。目前,国家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等一系列宏观层面的政策,但针对学前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目标、要求以及幼儿园教师的能力标准等具体政策少,幼儿园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园长信息化领导力以及幼儿园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都较弱。
二、以“互联网+”助推学前教育信息化
(一)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均等化
(1)政策要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基本设备到位。首先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其次建立良好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覆盖”“主导”与“保底”的主体功能,缩小城乡差距,为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公平的机会。
(2)丰富共享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多媒体化就是使呈现教学信息的各种媒体设备一体化,信息的表征多元化,复杂的现象虚拟化、生动化。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学前阶段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核心。相关部门编制或推荐的那些可供幼儿园选用的课程资源或教学方案尤为重要,优质的、可用的教学资源可减少幼儿教师的精力投入、减轻工作难度。另外,教学平台中的资源应多一些幼儿教学活动所需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资源库中要多一些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库、集体备课资料库、环境创设资料库、电子备课库等,为幼儿教师提供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服务。同时,有利于缩小学前教育领域专业化水平的区域差距,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均等化。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活动融合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前教育五大课程领域(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的各类教育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与认知。它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全新的教学结构,包括开发和构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体系。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更取决于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对于我国广大幼儿教师来说,要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只有转变幼儿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重视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才能使信息技术产生价值,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
另外,要开展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使其具有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活动深度融合能力。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可以分初级、中级、高级三层培训。初级班是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办公软件、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简单教学软件的开发等,使其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中级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幼儿教学游戏等软件的开发等,使其具有较强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高级班是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全面融合培训,可以开设“大数据时代下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基于在线教育与移动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家园共育、互联时代的幼儿信息素养培养”等多项专题研讨。
(三)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学前教育管理现代化
一方面,要完善学前信息化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明确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蓝图,规划各级各类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出台一些详细的支持学前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如幼儿信息安全保护政策、幼儿园教师及幼儿信息素养标准、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它们对加速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通过制度、机制来保障学前信息化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另一方面,要开展幼儿园园长信息化领导力和相关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训。园长和信息化管理者除了应具备一般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外,还应具备制定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开展评价等能力。园长应该能胜任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者和领路人角色,促进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效率,改善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效果。
三、结语
总之,随着全球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已从雏形走向初具规模。探索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创新进行教育创新,拓展互联网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师生管理、家园联系、师资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应用将成为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学前教育具有基础性,幼儿的思维可塑性很大,本研究只是结合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实现的主要因素——环境、教师、园长等作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想法,要真正实现教育回归关注人的本身,关注每个儿童的健康发展,让所有儿童都得到适合的个性化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常亮,曾彬.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1):97-100.
[2]刘珍芳.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探究[J].教师博览,201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