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丽
缙云县紫薇小学 浙江丽水 321400
【摘 要】 阅读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课堂阅读教学及大量课外阅读实践习得。眼下,课堂教学成效往往受到检测评价的影响,所以,阅读试题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引领、导向作用。而目前阅读考题,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检测导向发生偏离,削弱学生阅读能力等现象。本文以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阅读命题为例,从依标扣本、着眼学情两个方面谈如何科学、有效地命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命题 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
引子:阅读试题引发的思考
开篇先看看以下两道阅读试题: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写出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 ①▲ ) 曰:( ②▲ )
少年闰土(节选)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5.“新鲜事”在文中是指闰土对“我”讲的四件事:瓜地刺猹、 ①▲ 、海边拾贝、沙地看跳鱼。读着“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样的描写:“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②▲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翻阅小学语文试卷,会发现许多在阅读命题上存在指向知识,不是指向阅读能力的试题,就如以上试卷中的两道题:第13题,学生只需要在平时背过重点词的注释就能解释小古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了,无需理解,更无需阅读此文。《少年闰土》的第15题也是如此,短文中没有出现“雪地捕鸟”这件事,所以这一空格考查的便是学生的记忆能力。此题的第二空更是考查学生平时有没有对课文进行熟练背诵,和有无这篇阅读没多大关系。反而有一些没背过答案的同学,在习题上有一点自己的创新,但因为错别字过多而吃亏了。这样的阅读考题绑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检测目标指向不够精准,无法考查出学生真正具备的阅读能力。
对策:寻找科学命题的座标
笔者认为,要出一份既符合年段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客观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试卷,应以课标为根本,精准命题。
一、依标扣本,精准定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更为细致的是,课标对各个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
.jpg)
从以上表格不难看出,每个学段,考查阅读能力的目标侧重点不同。年段越高,阅读能力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渐加大加深。只有紧扣课标中各段的阅读能力目标,试题呈现才会更有梯度,更科学。现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天窗》为例,谈谈在编制阅读试题中,如何依标扣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量“生”定题——学情与文本相辅相成
《天窗》是文学巨匠茅盾的作品。本文篇幅短小精悍,段落结构清晰,语言清新活泼,以儿童的视角叙述,充满童真童趣,因此,特选此文作为命题的阅读材料。通读全文,我们还发现,第五和第七两个自然段在结构、写法上相似。基于这样的思考,第一次如下命题:
以上试题,初看,似乎很完整的把中段段式特点这一语言训练点呈现出来了,但实际学生答题的情况并不理想。命制试题时,预想0.85得分率实际却只得0.67。究其原因,是我们用自己的“师情”替代了“学情”,对这样一个项目众多,栏目不一的表格,对中段的学生来说,要联结的信息量太大了:既要发现作者描写“看到的”,又要找到作者描写“想到的”,同时还要深入思考此刻“我们”的心情……那么,如何量“生”定题,让学情与文本相辅相成呢?第二次命题,我作了如下修改:
第二次命制的试题,在题干的表述上指向更明确,学生关注的内容范围也缩小了,只需从第5和第7自然段寻找相应的信息。这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写的是看到的,再写想象到的,阅读思维点就从这两个项目入手,这对中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找出表格的相关信息后,最后一空还利用表格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段的阅读考查目标。“量”生定题,结合文本与学生的学情特点,打通学生与文本的“任督二脉”,实现高效阅读的目的,也是科学命题的目标。
(二)依“标”制题——文路与文意双管齐下
王荣生教授曾指出:“依据体式来阅读,是阅读的通则。依据文本体式来解读课文,来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命题的编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教学起到导向的作用,所以依据文本的文路,从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特点编制习题,突显文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中段“习作目标”中也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3】以上两道题从对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入手到想象写话的过渡,既与课标阅读目标和习作目标相匹配,也符合四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
以上所说,命题时命题者需要吃透课标,依“标”扣本,精准制题,考题的科学性、梯度就会体现出来。
二、遵生循情,言形兼修
命题者心中有课标,更要有学生。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检验阶段学习成效,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的热情和自信心,绝不是为难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命题者应该是心中装着学生,实现人文关怀,命题体现学生客观上存在的差异性。
(一)短文选择要适宜
汪曾祺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文不能像橘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所以,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阅读考核材料,选文力求做到:文质兼美,有其独特的内在情韵和思想精神,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同样以《天窗》为例。《天窗》作为阅读材料是因为这篇抒情散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不论是题材、体裁,还是语言,都适合中段学生阅读,且文章600字左右,长短适当,难易适中。文章通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加上整齐的排比短语和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跳跃感,朗朗上口,孩童活泼、天真的天性在这里表现的一览无余。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仿佛如作家矛盾一般,回到了儿时,透过天窗听雨……这样鲜活的阅读材料能直达学生的内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题型设计有趣味
由于学生年段不同,阅读能力差异较大,所以阅读题型要针对年段的特点。四年级属中段年级,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又没有像高年级那样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所以在题型的设计上尽可能体现趣味性。从心理学角度看,趣味性命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指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幸福感。
1.趣味性之形式活泼
一说到“偷偷”做的事,孩子们一定脑洞大开,图文并茂也会冲击视觉效果。这样的题型有很强的趣味性,富有童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相信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时,一定是轻松愉悦却不乏思维的灵动。
2.趣味性之对接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因此,语文检测的命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通过考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例如《天窗》一题:
《课标(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天窗》一题是仿写,学生平时一定有这样的经验:透过窗玻璃,也许窗外是雪簌簌地下,就如满树的梨花在春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欣然怒放,又或者窗外是落叶悠悠的飘,像一只只蝴蝶去参加舞蹈盛会;也许是蒲公英从我眼前飞过;也许是……总之,这些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这些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缩小了难度,让仿写充满生命力,避免了无病呻吟。
3.趣味性之创设情境
“童年印记”是一道图文结合情境题,使得试卷图文并茂,更加形象生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解题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加试题的灵活性。学生在答题时,既是在复述《天窗》一文的大意(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也是中段阅读目标),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本题以学生熟悉的“童年印记”形式出示,充分调动他们平时的语言储备,使“死”的材料一下子变为“活”的语言。将考查的知识点置于情景之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才可能在学生的记忆中存活,否则,它只能是文字符号,会随着考试的结束而烟消云散。如此命题,指向情境中的言语运用,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
(三)考题能力分层级
王荣生教授指出:“笼统的‘阅读’是没用的,具体的阅读活动一定是某种特定样式的阅读,而不同样式的阅读所运用的能力是有区别的。”【4】目前国际上流行的PISA测试主要测评学生的阅读素养。它强调,语文阅读试题命制应该实现由理念引导技术,先明晰对阅读素养的界定,再制定对相关技能、认知、元认知等维度的评估细目,然后选取适宜的试题文本、编制科学的阅读试题上。
关于“阅读能力”的观点,众说纷坛,借鉴祝新华的六层次阅读能力理论【5】,结合PISA测试,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成六个层次。再以《天窗》为例,六道阅读题,体现层级差异: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能力元素之一,命题不能跟着感觉走,要依标扣本,遵循学情,科学命题,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这样可以助教师获取可靠的反馈信息,让评价发挥诊断、调控和导向的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开辟一片阅读能力的绿洲。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版 (8)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版 (8)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版 (8)
【4】章新其《语文命题技术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8-20
【5】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