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宋涛
[导读] 农村教师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职业倦怠感远远超过城区教师
        宋涛
        (甘肃省康县周家坝镇初级中学,746501)
        摘要:农村教师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职业倦怠感远远超过城区教师,并且这种职业倦怠感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而慢慢增强,从而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因此,探索并分析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综观国内外研究,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由学校管理、社会环境及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不合理、不科学而引起的。因此,应对教师职业倦怠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剖析原因,进而找到解决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对策,促使农村教师更好的投身于教育教育当中,努力提升教学效率,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接班人。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社会环境,工作压力,学校管理
        教育工作由于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连续性、规范性和示范性等特点,因此它不同于其他工作那样随性,可以毫无章法任其发挥。因此,教师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并不仅仅是身体劳累所致,更多的是来自心理的疲乏。特别是作为农村教师,在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前提下,学校教育承担着教育的主要责任。作为教师,既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还要扮演家长的角色,因为农村学校大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大都是文化水平有限、年老体衰的老爷爷或老太太,与其说是监护人,还不如说是代管人,因为他们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至于教育他们更本无暇顾及,当然更无能力顾及。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替他们操办其他方面的事务,每天早起晚睡,一天下来已经筋疲力尽。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谈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一、教师职业倦怠内涵及影响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的症状就是工作满足度底、工作热情和兴趣爱好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具体表现在:身体方面,食欲减退,睡眠不好,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严重下降;心理方面,焦虑、沮丧,情绪波动大,容易发火或莫名其妙发火,轻易急躁等,缺乏工作热情,厌倦工作,甚至讨厌学生;行为方面,混吃等死,无上进心,工作无创新,得过且过,每天应付性地干工作,害怕上课,讨厌进课堂,尤其是面对公开课及各类竞赛活动,宁死不参加,成天盼望着回家歇气或早点退休。教师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不论是对工作任务的完成,还是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其可怕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教师如抑郁、自杀等行为都与职业倦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一)学校管理方面。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的管理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此外,还表现为超长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学生的不配合、管理制度的不公规范、牵扯教师个人利益如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制度的不公开、不透明、不合理、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唯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压力,都会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社会环境方面。首先是社会期望值过高。一直以来,教师被世人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元丁”、“春雨”、“蜡烛”等,扮演着“春蚕到死丝纺尽,烛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剧角色。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对教师的一种消积暗示,道德的帽子戴得高,社会的期望值就大,这使得教师从蹋上讲台的那天起,就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压抑感。工作后,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分歧。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教师还要胜任各种各样的角色,并且要将每一种角色做到最好。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冲击着教师的心理。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教师。这时教师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在工作中感到疲惫不堪,更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和回报,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低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职业倦怠。其次是工资待遇低。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一系列的反差。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虽说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尽管自2020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多次督查“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公资水平”,但一年结束了,此项政策仍然没有执行,,让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听起来涨工资提待遇了,便实质上只是画饼充饥而已。最后是社会压力大。近年来,一些媒体抓住学校,紧盯教师不放,但凡是学校发生点事情,总能把芝麻大点事情弄个世人皆知,如之前发生的学校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幼儿园食品卫生事情、学校领导与女教师通奸事件等,闹得沸沸扬扬。当然并不是说教育工作不让社会来监督,而是社会媒体监视的有点儿过分,过多的负面报道宣传,使得更多的教师不敢管理学生,如今已经导致了“学校不敢管,家长都不管”的这样一种教育局面。这让做教师的如何是好,一方面社会要让教师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同时又处处阻碍学校管理,使得教师进退两难,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四)教师自身的压力
        教师工作的特点是单调、繁重而烦琐的,通常情况下,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年龄段、科目都是相对固定的,有的教师一辈子到退休,总是担任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科目的教学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其当中的苦闷只有教师自己最清楚。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但教师的创造性不可避免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就轻易产生枯燥和烦闷,其职业倦怠也会由然而生。同时,教师工作的工作量大家有目共睹,在其他行业人员眼中,教师有每年都有两个假期,但这两个假是怎么换来的,也只有作教师的自己心里最清楚。特别是农村教师,其工作的繁琐、复杂和艰辛让人想都不敢想。教师与其他职业人一样,心理素质有高有低,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形形色色的教育对象,需要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来支撑。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不同,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也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更不尽相同,有的淡泊名利,有的急功近利,有的斤斤计较,有的豁达开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内在的特点与外部的因素相互作用时,使得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总之,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对针下药,帮助教师减轻职业倦怠感,从而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