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章强
广西省北流市清水口镇大荣小学 广西 北流 537409
摘要: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践水平,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居于特殊重要位置,受到各方关注与重视。通过全面的阅读任务的设计与落实,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其阅读综合水平。本文解读了阅读任务与小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在联系,指出了以任务式阅读来反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方法,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启迪。
关键词:阅读任务;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确保小学生在阅读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而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存在互补关系,必须统筹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提升小学生阅读综合水平。通过设计阅读任务,将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有效衔接起来,对于推进小学阅读教学发展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质有着显著影响,也是阅读教学工作的题中之义。
一、设定阅读任务小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在联系
小学生大都处于6-12岁的年龄段,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如何如何更好开展阅读同样存在不少错误的认识,这些都会对小学阅读教学乃至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发挥引路人和引导者作用,通过设定科学的阅读计划与目标,用任务切分方式帮助小学生有效开展阅读,提升阅读针对性和综合效率。在“开卷有益”思维的引领下,让小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可以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成内在联系,进而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学习水平的双向提高。
如,在教授五年间上《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老师就可以预先一周或半个月给学生们安排定向阅读任务。可以要求学生们去图书馆或网上找一些与圆明园相关的书籍、报道或新闻,开展阅读并写出简单的心得体会。在学生阅读完成后,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适当拓展深度,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知识点,对于圆明园及其相关的晚晴历史也会有更全面的认识。所以,阅读任务的设定打通了课内与课外,让小学生的阅读更全面、深刻,也更具启发意义,这对于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以任务式阅读方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思考
设定具体的阅读任务,不仅是培养小学生阅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同样也是推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能够提升教学针对性。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方案,提高策略执行水平。
1.设计“快速阅读”任务,与课堂教学互为映照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的地位十分重要,而立足于课堂教学开展的阅读教学则更为重要。对于缺少阅读习惯和正确方法的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灌输的阅读技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课堂阅读方案,形成阅读任务,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
如,在小学五年级《父爱之舟》一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先用5-8分钟时间完成快速阅读,对课文形成基础印象;然后,老师可以用PPT形式展示一篇书本外的优秀的“父爱主题文章”,让学生们快速完成阅读,形成课文与课外优秀文章的对比。在快速阅读后,老师开始针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按照教案解析知识点和疑难点。在讲述结束后,老师可以开放讨论,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谈一下之前快速阅读下自己的感受,然后表达在老师讲解完成后自己的全新理解或认识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可以用快速浏览、大致理解的思维进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然后将阅读的感知与老师讲解形成对照,最后产生一种反馈与升华的效果。当然,此类举措必须注重细节控制,强调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2.设计“课外阅读”任务,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计划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为学生们设定课外阅读计划,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以此来反哺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性举措。语文教材提供的阅读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增长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必须形成全面的阅读意识,养成综合性的阅读习惯。定期、定向的设定课外阅读计划,有利于学生提高对阅读的认识,提高对语文学习的感知能力。在一些地方,有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已经度过几百本书,当他们在回归到语文课堂,相比于阅读较少的学生,其语言文字理解、认识和应用能力存在“跨维度”的方差,这就是大量课外阅读带来的“福利”。所以,必须借助教师与家长的协同,增强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比例,设计阅读计划与任务,确保学生可以多读书,形成全面的语文素质。
例如,老师可以定期为学生们推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们按图索骥,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比如,《昆虫记》、《格林童话》、《西游记》(少儿版)、《中华经典诵读本》、《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伊索寓言》、《三寄小读者》、《红楼梦》(少儿版)、《城南旧事》。根据学生们阅读的进度和能力需求,定期为学生们更换读物。此外,还可以增设班级图书角,定期举办“换书节”, 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课外读物,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提高阅读量。
3.设计阅读与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转化能力
阅读是目标是提升小学生的文字、书本感知能力和理解水平,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语文思维,培养良好的应用能力。这其中,由阅读到写作的转化就是很关键的一步。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的就是经常阅读优秀作品,自然而然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都是未待开发的璞玉,在性情塑造、习惯打磨等方面有很大空间,老师通过设计阅读与写作的综合任务,就能够帮助他们扎实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诉求所在。
如,在每单元的课堂教学开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设定“阅读→习作”的任务,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书籍、材料开展阅读,并限期完成300-500字的习作,然后与阅读书单一并提交。之后,老师审阅学生们的书单和习作,给出指导意见,同时重点给予每位学生以表扬和建议。通过这样的办法,学生们能够将阅读的感想转化为笔下的习作,既提升了阅读的转化能力,同时也锻炼和写作水平。
三、结语
毋庸讳言,以任务设计的策略来推动小学生的阅读实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至为重要,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努力方向。设计科学的阅读任务,实际上给小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内与课外阅读知名了方向,给出了路线图,也开辟了全新路径。阅读任务成果最终可以反哺课堂,可以确保学生们读后有新知,读后对语文课有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增兵.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 2018(21)
[2] 宋宁宁.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中外交流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