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域
建始县县直幼儿园 湖北建始县445300
摘要: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产生了深刻变革,学前教育信息化就是在学前教育阶段适当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和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文章从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入手,认为学前教育现代化是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现代化,其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具体来说,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有助于推动实现教育观念、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助推实现学前教育的现代化。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
1学前教育信息化
1.1信息化环境建设
开展幼儿园信息化建设,需要建设必备的硬件环境,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功能教室、电视机、数码相机、摄像机、广播系统等;需要接入互联网,购置必备的教具和学具;需要建设各种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管理平台和家园共育平台。
1.2信息化环境下的家园共育
幼儿园和家庭形成合力,开展家园共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如家园通平台、QQ、微信和各种APP既可以帮助家长将幼儿在家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幼儿园,也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从而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
1.3管理信息化
幼儿园教育阶段,除了实现常规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幼儿入园管理、离园管理、活动远程监控也能够实现信息化。幼儿园阶段的管理信息化,不仅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还实现了幼儿的安全接送。此外,信息技术可以完整记录幼儿健康成长中的各种数据信息,有助于形成幼儿健康大数据,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4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被用于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当前的数字资源以微课形式呈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活动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动态,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生动,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1.5信息化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用于幼儿园的教学,可以创设学习场景,优化教学活动,支持幼儿的学习与认知。信息化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使幼儿意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工具,实现对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的启蒙。
1.6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基于信息技术的家园共育,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育儿能力和育儿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2信息化助推学前教育现代化
2.1信息化助推办学条件现代化
信息化建设是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从“三通两平台”建设升级为“三全两高一大”的教育信息化2.0阶段,为学前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幼儿园完善办学条件,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
2.2信息化助推教育内容现代化
发展教育信息化需要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供教师教学参考,但由于此指南提供的只是一些原则性建议,故教师难以把握。因此,应以“促进幼儿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等理念为指导,参考此指南开发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包含五大领域的数字教育资源。将这些数字资源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一日生活相结合,用数字资源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实现幼儿学习的游戏化;将数字资源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从体验中学、从参与中学、从活动中学、从一日生活中学,从不同方面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3信息化助推教育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在教育管理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革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流程、变革家园共育的内容与方式。信息化助推实现教育管理流程的精细化、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有助于健全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完善学前教育监管体系,实施科学保教,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助推实现学前教育管理现代化。
2.4信息化助推教师队伍现代化
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了解更宽广的外部世界,帮助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学习观,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变传统的学前教育为现代的学前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研、远程研修,有助于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研、远程研修,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2.5信息化助推教育观念现代化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从关注“教什么”向关注儿童“学什么”转变,从对儿童的知识传授向通过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模式开始重构。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承认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适应公平而有差异的现代教育,从而树立现代化的学前教育观念。
3信息化助推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议
3.1开展幼儿园“e学习”试点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发达国家数字化环境下以个性化学习为主流的教学方式变革方兴未艾。因此,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技术环境建设。达成泛在学习环境,试点班级学生一人一机;二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全新的学习平台,提供先进而便捷的技术,流畅而高效的网络、丰富而优质的资源以及智能化的互动支持能力,使教育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3.2开展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2011年底,伴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学前教育信息采集、分析成为制定学前教育改革政策的基础性工作,教育部门开始了全省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如江苏省在2012年3月,全部完成了系统应用.培训与学前数据采集工作,系统数据反映出全省幼儿园数量与结构分布以及师资队伍配备状况等信息。2012年下半年以来,江苏省教育厅运用“大数据”思维,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省优质园检查复评、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区评估,以及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建设情况的重要支撑。通过该系统进一步规范了幼儿园常规管理,锻炼提升了幼儿园信息化操作能力。
4结语
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幼儿园管理与家园共育方式的变革,实现了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改善了学前教育的育人效果,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教师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丰富教育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前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有助于办好新时代的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晓巍.中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契机与实践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6):23-28.
[2]蔡慧琴.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