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型硕士实习基地建设必要性及其培养机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 李树平 高珊
[导读] 小学教育专业立志于培养一批批具有德、智、体全面发
        李树平   高珊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 要】小学教育专业立志于培养一批批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专业型硕士区别于学术型硕士,更加注重实践中应用理论以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由于许多学校以及学生对于实习基地的不重视甚至是忽略、敷衍了事的做法严重影响到小学教育专业型硕士在实践理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学习与进步,导致其在短短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结束后难以适应新工作岗位的制度、行为规范等。因此对于实习基地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就成为培养优秀小学教育专业型硕士人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机制
    我国教育部于2009年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自2009年以来扩大对于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首先在文件中强调了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对于日益增长的经济状况以及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发展永远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促进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学历是极为重要的。其次教育部强调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需要。最后教育部强调区分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专业型硕士更加强调理论适应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创新理论。因此在培养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过程中对于实习基地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建设便成为关键一步。本文主要对小学教育专业型硕士的实习基地建设必要性以及培养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习基地建设必要性
        1.学术与应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两年的硕士学习生活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专业知识的更进一步深化与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对于本硕专业一致的学生来说更是已经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创新理论的阶段,因此学校和学生来说应当更加侧重于从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即当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学校应当适当“放手”,让学生到小学真正的去感受、锻炼。让学生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以及通过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专业知识更加符合实践情况,促进自身能力的综合、长远发展。
        2.校内外双导师配合,提升人才学术造诣
        学生进入到实习基地进行学习与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校进行“放手”,但同是就可能会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无效率、低质量的实习。因此校内外的双导师制就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不仅如此,双导师制对于学生来说的益处也是不计其数,首先校外导师能够扮演伴随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学习与教学指导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校外导师可以随时给予正确解决,这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教学问题、思考与解决教学问题是十分有帮助的。

其次,校内导师能够随时给予理论上的帮助,然而校外导师大多是从事多年一线教学的小学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小学现阶段学校、学生以及家长的各种情况,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给予更多学术上的指导与帮助。
        3.人才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更加科学发展
        专业型小学教育硕士的学习时长为两年,第一年在小学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年进入实习基地---小学进行实习。当这些学生进入到实践基地不仅对于自身来说是一次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机会,对于实习学校来说也是一次深化教育理念走向科学的经历。小学教育硕士进入到小学后会将自己学习到的最新、最科学的教育理念带入小学校园、带到每一位小学学生身上,因此实践基地的教育理念也会有不断更新换代的机会,从而也会形成学生将科学的教育理念传入小学校园---小学校园深化自身发展---为下届小学教育专业型硕士提供更加优良的实习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实习基地的培养机制
  实习基地的存在对于学生来说是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将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真实场景中还是否行得通的一个过程。 提高学生在实习基地的高效率锻炼、学校就要为学生规划出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就培养学校和实习基地来说应当划分成四个步骤。首先是在学生进入到实习基地之前,学校的指导教师应当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规则制度等的讲解以及进入学校后需要学习与锻炼的内容,让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就做好规划,能够为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实习提供坚实基础。其次学生初次进入实习基地应当学会大胆探索、勇敢尝试,例如在准备好讲课内容后积极的在班级进行讲解、授课,在实践中真正的感受与体验教学过程,将理论真正的转化为自己所理解的实践,另一方面也能够发现实践与理论中并不相符合的内容,此时学生应当积极向校外导师进行探讨与交流,共同发现问题所在,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培养基地来说都是一件受益非凡的好事。再次,当学生在实际基地遇到具体问题后积极的与校外导师交流探讨后在将所学知识与问题相结合,与校内导师也进行一定的研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能够促进学术方面的发展。最后,当通过与双导师的沟通与交流以及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后,将解决方案带入实际基地,不仅自己收获到了新知,也能够促进小学校园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专业型硕士的两年学习时光来说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际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给学生真正的将理论知识付诸在实践之中的机会,并在其中发现与实践相符、不相符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个人能力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庚铨.师范生小学实习时课堂纪律调控情况及建议[J].山西青年,2020(09):257-258.
[2]廖金花,韩光明.小学教育专业特征及其对教育实习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04):43-45.
[3]黄春霞.基于教学技能培养的实习机制研究——以某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7,38(08):26-30.
[4]王林英.例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创建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250.
[5]张随学.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9(26):13-15.
[6]崔焕凤.浅析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课程,2020(31):89.
[7]贾兴文,彭小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析与评价[J].大学教育,2020(09):173-175.
[8]吴小敏.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刍议[J].新课程研究,2020(17):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