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学困生转化之我浅见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李琼兰
[导读] 学校是一片神圣的净土,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教室里不断传来朗朗入耳的读书声
        李琼兰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长水中心学校

        摘要:学校是一片神圣的净土,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教室里不断传来朗朗入耳的读书声。学校是一片神圣的净土,老师们认真细致地讲解要点,耐心地辅导学生,学生们静心地倾听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时提出疑惑与老师交流,汇成一幅和谐、平静、热闹的画面。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慈心。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耐心。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细心。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恒心。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贴心。
关键词: 慈心    耐心   细心   恒心    贴心
        学校是一片神圣的净土,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教室里不断传来朗朗入耳的读书声。学校是一片神圣的净土,老师们认真细致地讲解要点,耐心地辅导学生,学生们静心地倾听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时提出疑惑与老师交流,汇成一幅和谐、平静、热闹的画面。
        我们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周一上午7:30到校,周五下午15:00离校。学生都是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健康成长。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紧盯学困生。但生源参差不齐,加之家长文化水平不一,特别是新课改之后,周末家长辅导学生,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学生、家长又把孩子的学习还给了老师。这样一来,学生在校时间属于1+5>1,学生在家时间属于1+7<1,老师、家长、学生都迷茫了。

咋办呢,这个时候,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的沟通极为重要,达成共识,校不离家,家不离校。
        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慈心。老师通过家访、班级微信群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在家学习情况,课余时间不断谈心,向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鼓励学生,“你能行”,“你真棒”。
        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耐心。学困生的共性是基础差,遗忘得快。作为老师,需要不断的给学生打气、充电。反复辅导,耐心讲解,直到学生完全弄懂。哪怕是才讲了一会儿,学生又忘记了,也得反复辅导。
        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细心。老师发现学困生的一点一滴成绩,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赞许眼光,一句温馨的话语,拍一拍学生的肩膀,学生都会铭记在心,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恒心。对待学困生,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看到学生进步,要及时表扬,看到学生停滞不前,甚至是成绩下滑,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及时和科任教师、家长、班级内学生、同寝室学生沟通,查询学困生细微变化的原因,并及时调整转化方案。这样循序渐进,学困生就一定会转化成中等生,甚至是学优生。
        学困生转化,靠的是老师的贴心。老师和学生心连心,加之细微的谈心,让学生认可老师,老师认可学生,加强彼此的交流,架起桥梁心灵的沟通。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