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珊姗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四川省阆中市637400
摘要:目的分析将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肾内科护理的临床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肾内科疾病治疗的患者100例,以中心原则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护理质量及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焦虑与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护理后,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并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肾内科;全程优质护理模式;临床干预价值
引言
身体排出废物、保持电解质平衡、过滤葡萄糖、分泌特定激素等功能,都需要依靠肾才能够完成,当肾脏出现炎症或某种因素导致功能不全时,其生活质量无疑会下降。医院肾内科常见类型就有先天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血管炎,这些病症患者在入院期间将可能运用药物、微创、手术等调节肾功能状态,直至达到正常水平范围=。然出院阶段的良好状态,并不代表永恒,肾内科患者在出院之后应对自身严格要求,从饮食、作息、用药规范及运动各方面实践保障。传统医院肾内科护理管理“全面化”特征不显著,大部分作用力均表现于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可能由于个人护理要点掌握不全、自控能力不佳、家人监督不严等原因,出现病情反复,多次往返肾内科。本次探究肾内科护理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干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肾内科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按照中心原则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与试验组(n=50)。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6.33±1.38)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3.59±1.08)年,其中患有急性肾炎20例,肾病综合征17例,肾功能衰竭10例,尿毒症3例;试验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7.05±1.29)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4.02±0.67)年,其中患有急性肾炎22例,肾病综合征16例,肾功能衰竭8例,尿毒症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等资料,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真实心理,多数患者在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疑虑、恐惧等,焦虑多数来源于患者过度担心经济状况、对治疗缺乏信心;恐惧源自患者深陷自我想象或自身感受中,进而出现的强烈且压抑的情绪状态;疑虑主要是患者对自身持否认态度,经常自觉无助、绝望、脆弱等。故而要保持病房内舒适、整洁、安静,护理人员要保持热情的态度,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在熟知患者的心理后,要保证自身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素质,鼓励患者将自己的真实情况表达出来,让其体会到自己的认识和实际存在的差异。运用理解、安慰、同情、鼓励等方式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多接触、多交流,倾听其问题并给予正确解释,注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其心理障碍以及悲观情绪,帮助其建立治愈信心。家庭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同样重要,对患者家属讲述患者的真实情况、家庭支持对疾病的影响等,让家属了解良好的家庭环境可帮助患者建立起治疗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建立自我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社会支持系统排解内心压力,获得更多的情感帮助,在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下,才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进行造口护理、饮食护理等。依据患者的自身特点介绍相关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让患者了解怎样调节自身负面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提升术后自理能力,增强安全感和自我控制感。同时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思想工作,以提高其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生药物过敏、出血、感染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以防延误病情。定期1周或半个月电话或其他方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情况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差异不大,P值>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焦虑与抑郁得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png)
3讨论
护理干预是由常规护理发展而来的综合性护理模式,它以科学理论为前提,以护理诊断为指导,按照既定的护理方案进行的护理活动。护士的职业素养培养:①专业思想教育,组织专题讲座,明确护士的职业道德,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正确服务思想,强调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特性,使护士树立起正确的工作理念。②培养沟通能力,将医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际交往技等内容进行融合,使护士明白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掌握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③现代化执业意识,目前护患矛盾尖锐,一些细节问题被放大,要去护士要正视这些问题,能够从患者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和自我保护意识。④培养学习习惯使护士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即使完成培训后,肾内科病区也定期举行理论与技能知识考核,为表现优秀、积极上进的护士提供进修的件,鼓励护士不断提升自我。对患者的评估观察是护士基本的核心能力之一,要求护士能够具备预见性思维,动态的评估患的病情动向并做好预防。它需要护理人员综合考虑现阶段护理学领域研究成果、诊断特点、护患自身能力和患者个人康复潜力来明确具体的护理措施。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将患者视为护理工作的中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帮助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生理和心理状态,在促进护理工作良性运行的同时,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予以肾内科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满意程度的提升,减少负面情绪和并发症,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张泌欧.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314-5315.
[2]赵威丽,胡敏.呼吸内科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及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8,33(02):176-177.
[3]吕桂云.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1(17):124-125.
[4]翟广.结核内科病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2(23):77-79.
[5]颜鸿芳.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0(25):2372-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