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庆
天全县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 625500
慢阻肺属于严重性呼吸系统慢性病,老年人发生此病的机率较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以及气促为该病症的主要症状表现,我国中医学将该病症称之为“肺胀”,经临床实践经验显示,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治疗此病疗效明显,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尽快康复,接下来,本文对中西医诊断及治疗慢阻肺疾病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中西医诊断慢阻肺疾病
(1)西医中对慢阻肺的诊断
临床当中,慢阻肺患者会无原因出现慢性咳嗽且产生少量粘稠痰液,全年咳嗽时间往往超过三个月以上,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连续两年内患者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基本就可以判定其患有慢阻肺。慢阻肺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体征变化,但随着病情变化,可能会出现桶状胸,具体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出现变化,部分患者胸廓还会呈现出一致性,整体呈现圆筒形状,另外还会出现肺下界、肝浊音界同时下降的情况,听诊时呼吸音频率会逐渐减弱,呼气时变长,可以听到干湿性音。临床中针对慢阻肺的诊断可以借助于影像学设备的检查来进行判定:对肺功能的检查: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无法做到完全可逆。X线检查:据临床实践发现,针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使用X线胸透检查诊断率较低,且疾病早期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表现,但随着后期病情的发展,患者肺纹理会明显增多,导致肺纹理紊乱等情况的发生,此时肺部空间不断变大,导致胸廓前后径不断增长,最终变成桶状胸,在此阶段,通过影像观察可知双侧肺部透亮度显著增高,横膈位置低平,肺动脉变得更宽。
(2)中医学中对慢阻肺的诊断
慢阻肺在中医诊断中被称之为“肺胀”,该病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以患者长时间的慢性咳嗽为依据,另外,该病症患者还会出现中医中经常所说的咳喘痰肿症状,其中咳喘指病情反复性发作,咳嗽症状久治不愈,咳嗽时伴有喘症、气促及呼吸困难现象;痰指患者出现咳喘时存在痰鸣且痰量较多现象;肿是指患者胸部胀满,其面部、上下肢存在有程度不同的浮肿现象。
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疾病
经大量临床实践经验证实,对慢阻肺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明显。肺气虚(见图1)属于该病症产生的主要病机,该病机下机体气上行不畅,进而在临床上表现出哮喘现象,若长时间内未能对哮喘症状进行改善,则会损伤到机体的心、脾、肾功能,此时若水饮痰湿、痰浊以及血瘀症状联合出现就会诱发慢阻肺疾病。我国中医学中对于咳喘痰肿严重患者较为重视其睡眠、饮食、面色、二便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改善,这彰显了中医疗法治疗该病症的优势,且中医疗法主张辨证施治,这将有利于提高治疗科学性及安全性,若再与先进的西医药理研究进行结合,则可起到“未病先防以及得病防变”、“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治疗慢阻肺疾病可实现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治疗优势,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缓解,强化临床治疗效果。
图1:肺气虚症状表现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时,应做好以下内容:西医主张治疗慢阻肺疾病加重期病症时应积极对感染症状进行控制,使之对患者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滞留过多现象的改善,若在感染控制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治疗措施,则可起到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以及清肺祛痰的功效。常见用于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西医类药物有血管扩张剂、支气管舒张剂、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中医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重点为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该病症的中药方剂有三子养亲汤以及二陈汤等,此类药方可起到化痰清肺、健脾益气治疗效果,以此对患者的痰浊壅肺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真武汤以及越婢汤可对患者的口渴现象及身体浮肿症状进行改善,使之发挥出平喘泻肺以及健脾和胃的治疗功效;苇茎汤具有平喘以及清肺化痰的功效,此药方利于对患者的痰热郁肺证进行改善。以中医手段治疗慢阻肺疾病还可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酌情对给药剂量进行增减,基本不会出现因长时间服用某种药物而出现影响身体健康现象的出现,慢阻肺患者服用以上汤剂2周左右即可实现对其病情的有效改善,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施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待慢阻肺患者病情得以稳定后,还需继续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实施中医治疗,并做好家庭氧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时,西药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类药物,使之有效对患者气流受限情况进行解除,并对其病情恶化情况进行控制,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用药治疗,以对药物反应进行观察,在保障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治疗安全性。
除了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必要的中西医治疗,还应注意对其的健康宣教,使其意识到慢阻肺疾病的危害性及掌握相关防治措施,不吸烟或者是戒烟,同时还需对二手烟进行远离,病情发作后若出现呼吸困难现象时可进行自救,提高自护能力,另外,日常生活中还需多做一些呼吸锻炼运动。
结束语:长期吸烟、从事粉尘性工作、寒冷季节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均会诱发慢阻肺,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慢阻肺疾病可依据患者病因机制对其实施个性化治疗,使之尽早缓解临床症状,促使病情康复,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下副作用小,医疗花费少,容易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