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炜炜 刘昕烨
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250021
【摘要】目的 分析对互联网技术的学校卫生监管模式可行性。方法 选取社会各界人士50名,对其进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而对互联网技术的学校卫生监管模式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各项检测项目的检测正确率高达90%以上,以及社会各界对该技术各功能可行性的认同度有不同的看法。结论 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学校卫生进行监管,其模式在实际的工作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学校卫生;监管模式;可行性分析
当前与学校有关的医疗和人力资源相对稀缺,一些学校的卫生老师太少或没有专门的卫生老师。一些卫生教师仍需负责信息管理,并负责教授知识,从而使信息收集与处理不及时,进而导致出现不良的管理和控制现象。此外,一些学校领导者责任心薄弱,分工不明确,他们对学校卫生的了解仅限于传染病,而忽略了环境和食物的卫生,甚至有些学校也存在诸如漏报、网络质量差等问题,这需要加强未来的管理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及时解决相关问题[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互联网技术监督学校卫生的方法已成为教育和卫生部门使用的一种新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预防学校中的传染病,慢性病和个人卫生问题,对学校设施和卫生信息的准确监督管理以及学校的卫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基于此,本文的作者对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学校卫生监督模型的可行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1 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选取社会各界人士50名,对其进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而对互联网技术的学校卫生监管模式可行性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学校卫生教师20名,卫生监督部门人员17名,教育部门人员13名,平均年龄为(30.11±6.89)岁,所有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1.2研究方法
该问卷是根据工作性质为不同人群进行创建的,除了需要基本的个人信息和工作条件之外,还对系统构建、平台功能和基础服务进行调查。 同时,向大家讲解了设计原理,信息采集阶段的疾病预防控制数据采集主要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检测各种指标,然后将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在处理信息时,有必要使用各种规范性文件作为参考标准,并通过与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来做出判断,如果数据和标准异常,则将特定的风险信息反馈给每所学校。通过实地了解情况,并提出适合我们目标的对策[2]。同时,该模型将向公众公开每个单位和学校的数据,如果学校隐藏了相关的风险数据,将影响学校的信用等级。
1.3观察指标
观察该系统对学校内部各项检测项目的检测正确率以及社会各界对该技术各功能可行性的认同度来分析互联网技术的学校卫生监管模式可行性。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观察该系统对学校内部各项检测项目的检测正确率
在检测过程中选取学校内部常见病样本30例、卫生环境项目样本25例、饮水卫生项目样本10例、食品卫生项目样本10例,通过检测发现,互联网技术对各项检测项目的检测正确率高达90%以上。详见表1
.png)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改革的深入实施,依靠“互联网+监督”系统来促进政府监督的规范化和智能化趋势已经出现,并且学校卫生监督的重心逐步向预防学校健康风险因素进行转变。王元明,陈鸿明[3]试点工作表明,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是学校全面卫生监督的有效手段。卫生监督部门负责探索和优化服务工作,将执法和服务结合起来,并评估对学校健康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学校可以评估风险并改善健康状况,以实现保护学生健康的目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该模型可以实时感知信息,依靠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检测设备,可以准确地获取和分析大量数据,减少错误的发生,并使得所产生的数据结果更科学,更可靠。同时该模型充分整合了数据,维护了学校和卫生监督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并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各项检测项目的检测正确率高达90%以上,以及社会各界对该技术各功能可行性的认同度有不同的看法。
综上所述,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学校卫生进行监管,其模式在实际的工作中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亚宁,林建海,杨艰萍,李萍,裘巍,郑朝军,朱素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校卫生监管模式可行性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9):1380-1382+1385.
[2]许乃欣,彭艳玲,刘佳,张娟,文劲松,丁伟明.承德市中小学卫生现状分析和卫生安全建设体系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16,32(11):1283-1285.
[3]王元明,陈鸿明.蚌埠市学校卫生监督现状分析[J].淮海医药,2015,33(06):625-626.